正文 第三章 大裤腰赵立轩

    正文 第三章 大裤腰赵立轩 (第2/3页)

产小队长。

    由于弟弟已经成家,家里只有一幢房子,住在一起非常拥挤,必须再建一幢才能分家。此时老父亲患哮喘病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就靠他一个支撑。

    为了盖房子,他既要照顾生产队的活,又要没白没黑地准备石料,常常一个人到山上推石头。

    一次,他要把一块很大的石头弄到车上。旁边又没有人帮忙,只好一个人向车上抱。不小心脚底滑了一下,闪了一下腰。从此落下了腰疼的毛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天气不好时还会痛疼。

    辞去队长职务后,惠山叔找师傅学会了编制筐席的手艺。这种活只在屋里干,体力消耗小。

    农村编制筐席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山上的柳条可以编筐,地里的高粱秆可以编席。一般是将这些割下来的柳条和高粱秆先放到河水里浸泡,等表皮烂退,内部软和后再用刀分割成编织材料。

    竹雅路上遇到惠山叔时,是推了一车柳条送到河里浸泡后回来时。

    惠山婶是穷人家女孩,因妹妹太多,家里养不起。经熟人介绍,嫁到赵家。13岁的小丈夫和16岁的妻子在当时并不稀奇,还有相差十几岁童养媳式的夫妻。

    年轻时的惠山婶是村里的大美人,贤惠能干。上要照顾公婆和年小的丈夫,下要顾及年幼的小叔和两个小姑。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于1946年,是个女孩,叫赵迎梦。据说是奶奶晚上做梦,梦见一只风凰飞进了家里。

    漂亮的赵迎梦虽然长的像风凰一样美丽,却并没有像风凰那样自在飞翔。上学后成绩一直很好,由于六十年代初闹饥荒,她不得不中止学业,没有读初中就到村里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后来嫁给临村一个老实巴脚的青年。有一个三岁的女孩,经常住在姥姥家,名字叫玲玲。

    大儿子赵立诚自小老实听话,大人说什么是什么,从不翻嘴或者在外面惹事生非。和姐姐一样,读了六年书就下学了。身体特别强壮,现在是生产队的整劳动力,担任五队的副队长。所谓正劳动力指的是每天挣十分的青壮年,挣不到十分的都称作是“半拉子”劳动力。

    赵立轩的下面还有两个妹妹,比立轩小一岁的赵迎兰和10岁的赵迎春,赵迎兰正在读初中,赵迎春还是小学生。

    赵立轩54年出生,六岁时就上了小学,67年考上初中。69年初中毕业后,因为高中是推荐,像赵立轩这种顽皮学生根本没门儿,只好回家务农。

    这是个让人无法看清的青年,个头只有一米七五左右。身材匀称,五官端正。头上短短的毛发显得干练精明。扇形的睫毛下是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虽然被太阳晒黑,却掩藏不了里面白皙的皮肤。俊俏里有一种清秀,帅气中伴着一丝狡诘,深邃双眸里总是透露出顽皮和机警。

    他有一对特别大而厚实的耳朵,老人们都说这是富贵之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至少《三国志》里是这样描写刘备的。

    小猴子杜青山说赵立轩是村里的老猴子不无道理,因为小时候村里人公认他是本村历史上最顽皮淘气的孩子。

    这小子自小天赋很高,下棋、打扑克、记故事、看小儿书、捏泥娃娃无师自通。

    刚裁下的瓜苗,他会偷偷拔出来,把根用手掐掉再埋起来;别人种西瓜留了一个做种的,他和几个小朋友趁地里没有人,偷偷摘下来,扔到麦田里;看到地里有窝野蜂子,找几个伙伴挥舞着树枝,把人家地里庄稼折腾的乱七八糟不说,自己还被蜂子螫得一头泡。

    他走路从来不走直线,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走右边。手里不是拿根草棍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什么就想打一下,要不就是把石头扔出去。有一次不巧石子打在地里捆白菜的叔叔惠岭头上。气得叔叔跑出来逮住就是一阵好揍。

    每天出门的时候好好的,回来不是衣服破了就是头上流血。

    上学的时候的书本从来没有等到期末就没有了,开始是涂满了墨水,后来就一页一页的撕掉了,老师说他这是提前把书本吃掉了。

    为了教育他,惠山叔可以说管孩子的办法都用过了,然而一点作用也不起,他仍然我行我素。

    他在学校挨老师或同学的打从来不敢回来讲,讲了会再挨一顿。

    他在学校按时完成作业的时候很少,考试也总坐“红椅子”。

    “红椅子”是当时学校每当张榜公布成绩时,最后一名的名字上用红笔打一个钩,同学们称之为“坐红椅子”。就跟文.革时法院公布判死刑的人的名字上都有一个大红勾一样,班里“坐红椅”的人是全班的最差生。就像村里人说的,看到轩子考第几名就知道他们班有多少学生。

    他记忆力超常,课文看几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老师说他脑子好的惊人。

    他挨揍的时候,除了姐姐在场会拉开,其它人几乎一致喊打。皆因他太让人痛恨了,顽皮得让人无法接受。

    他最大的优点是不骂人,也不欺负别的小孩。不偷东西,钱和财物放在眼前都不拿。他只是破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