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红花满地】第四章【2部分】
正文 【红花满地】第四章【2部分】 (第2/3页)
【店铺倒也不备好些,有拆开零散的却不要,只想孩子们看了大包装高兴,一种内心的感受,喻默娘刻骨铭心】
还在正月,农历甲子年:
【1984年2月。这一日,八两老烧(弓州市内,区域名)】
大片老旧平房,纵横交错迷宫一般:
【不知甚麽年月,自发衍生一片市场。初始,躲躲藏藏三五群小民,每日里探头探脑,唯恐被寻了短处。担些许营生,落几个小钱,街坊四邻图个方便,相安无事累月积年(落,音lào,4声)】
大光景渐行渐宽,八两老烧慢慢有了名头:
【买卖家、柜面儿的、扛活的、小商贩、手艺人、纨绔、混子、三教九流各等闲汉,空手套白狼之江湖人,皆闻风而至】
那叫一个繁花似锦:
【忽剌剌一发不可收拾,却恨不得搬个家过来。见天儿开始呱噪,大人吵、孩童闹,熙熙攘攘夹杂各地方言,人流一波接一波,却没个了断,不明就里的,横以为都发了洋财】
憋足了吃年夜饭的劲头儿:
【甭管哪个巧宗营生,扯了嗓子唱大戏一般】
但见横七竖八、高矮错落一片片老平房:
【混罗夹带一堆堆商贩,或蹲或站,还有马扎、板凳,体面些电镀折叠椅,更有坐定一摞砖头,倒也省钱(摞,音luò,4声)】
运货家当花了眼:
【自行车、三轮儿、平板两轮车,竟还改装自行车,更老年间独轮车,若为省钱双脚便可】
但见穿梭扛活的:
【当真卖力,时不时一嗓门儿,吆喝周遭闪路让行,一波接一波,满眼七荤八素】
再瞧一众商贩:
【或摊、或摆、或挂、或堆,更有举了杂物高声叫卖,各等南北土产、地方特色,日常使用一应俱全,连带吹弹唱打小玩意儿,更让孩子双眼放光】
还有灵巧会过的:
【取几块破砖烂瓦,水桶铁罐倒扣,架一张裂纹老门板,遮一个褪色破床单,竟也作了柜台】
但凡此等去处,少不得吃喝勤行儿:
【四四六六混杂各等熟食,当真守了自家买卖,横生一股五脏六腑气,念着梨园亮相也没这般动静】
此地吃喝行当,多为走卒贩夫:
【倒是个没得论之营生,嚷嚷乏了随吃随有,三顿也他,五顿还是他,饿不着,却又惊甚麽冬寒秋凉。你累着,我吃着,瞧了旁人呆头鹅一般瞎嚷嚷,不服也得作罢】
再看熟食小贩,已然饱足:
【顺两口水,点颗烟,只听一嗓子便知肚里存油水。估摸吆喝里头挂了饭香,饿不饿的聚拢三五七堆,解解心馋最为紧要】
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堪比《清明上河图》:
【素日里,那叫一个声声相连震人心肺,便一桶碎石倒了三伏天鱼塘,那场面,鱼在跳,石在落,噼里啪啦(石在落,落,音lào,4声)】
每日里见天儿付苦,年头年尾:
【不过正月里,清静六七日,街坊四邻倒不自在,人呢】
兜来转去,随意走进一家:
【应叫民房改造店铺,面积不大,老式拆卸门板。柜台两部分,玻璃的锃光瓦亮,日常琐碎。老旧学校课桌那边,罗列几个透明大玻璃瓶,零食花花绿绿】
喻默娘第一反应:
【店家很细致,唯恐瓶子压碎柜台玻璃,虽不搭调却避免损失】
柜台后边:
【一位30来岁女店家坐了靠背椅,批65式军大衣,使两根细棒针,小板凳搁了大团纯红毛线,哼了小曲儿,手底下倒像跟了拍子,竟似做个甚麽快活营生】
确有些好奇,不由多看两眼:
【那年代老社区临街铺面,通常没甚章法,四二六随意横竖,司空见惯】
此地却不同,再看玻璃柜台:
【黑发夹不过小零碎儿,全部打散,竟排列似个阅兵队,两头找齐,拿纸盒子码作两堆,浑然港口货柜一般,竟无半点参差】
四下里杂物码放齐整,地面瞧不见炉灰渣:
【贴墙立了白铁皮长方盒子,炉火工具露个把手。簸箕分作2个,没一点子垃圾】
挨着炉子,撂1个白铁四方大盘子:
【齐整码了蜂窝煤,却不见一个碎的。四下里全扫了,瞧不见煤渣】
来的都是客,开门迎四方:
【左不过三两处闲汉,四五句家常,烟头随意丢了,鞋底子碾过。店家抽烟,却自备圆形玻璃烟缸,仅仅三两个烟头】
玻璃台面,摆了锃光瓦亮座式化妆镜:
【买不买搁一边儿,都能瞧两眼,顺个头发,拽个领子】
老旧课桌,最炸眼1个四四方方:
【大尺寸好卖相,顾客用玻璃烟缸。在当时杂货铺没可能,除非高级宾馆,喻默娘愣了一下,迅即想到更深一层】
坐了不动身子冷,任谁都会披盖:
【从未见过军大衣别胸针,小猫图形,应了句老话:万绿丛中一点红】
开门盼买卖,没人便发呆,自古如此:
【横竖打个毛衣,店家竟悠哉游哉,却似叫了糖果点心,跟哪处戏园子快活,这心理素质】
喻默娘见人五分笑,任谁都受用:
【大姐,受累拿些零食,您看着办,好麽】
正自得其乐,店家赶忙抬头:
【细细打量眼前客官衣着,市面绝没有的时髦款样,大气沉稳,笑容可掬,挎个黑色纯牛皮大包】
店家忙不迭撂下棒针:
【去了大衣,下意识掸掸袖子】
赶紧起身陪笑脸:
【那个…您平时,爱吃嘛呀】
喻默娘笑道:
【不挑,您看甚麽好,受累】
竟不问价格:
【自打开张,从未见此等客官,店家确实懵了懵】
自家买卖儿,店家那叫一个受用:
【忙铺开土黄色食品纸,不过儿童小零食,初次交道不敢多拿,有限抓一些。喻默娘立即明白人家周到,希望长远顾客】
喻默娘扫一眼,问一句:
【您还有奶粉,不容易】
话说到心坎,店家十分得意:
【可不麽,这也就…都挺喜欢,开水一沏,多方便】
喻默娘寻思一下儿:
【家里确实没奶粉,哪儿买都这意思。那年代买东西,同一城市不敢说没差价,悬殊太小】
当时袋装奶粉:
【¥2块6毛8分/500克,好东西】
最能体现差价在春节:
【曾有80年代中期腊月二十九,保温大棚精细菜很稀罕,自由市场零售,最贵品种¥5块/斤,就此带过】
表过旧话,按下不提:
【再看这边厢,杂货铺】
喻默娘笑容可掬,恳请拿3袋奶粉:
【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