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入学问题

    第三十九章 入学问题 (第2/3页)

就是鱼与熊掌兼而得之的好事,又有谁会拒绝呢?

    在钟源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底层的员工有这个呼声了,只是他们的声音没有得到高层的重视罢了。

    这里不只是异乡,而且是异国,想要在这里建一所学校,又谈何容易?所有的老师,所有的教材都需要从华夏那边调拔过来,不然总不能读人家T国的学校吧?

    这里面涉及的金额就太大了一点。

    可是钟源不一样。

    钟源是大夏矿业的股东,而且是占股很多的大股东,他的声音足够响亮。

    最重要的是,他的地位在大夏系里非常的重要。

    在他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夏先生很快就召开了一次大夏矿业的董事会,讨论钟源的这个建议。

    结果很快出来了——全票支持。

    大夏矿业的股东涉及到现在开发T国的差不多每一个行业,在T国务工的十多万华夏人,基本上都属于大夏系的员工。

    对一所高质量学校的需求,不只是大夏矿业的员工有,那些来T国务工的各行各业的华夏人都有。

    所以这个提议很轻松的就通过了,不过有一个附加条件——要对所有的华人子弟开放,大家都能够拥有入学的权利。

    大夏矿业因此成立了一个“大夏教育委员会”,先期工作就是对来T国务工的华夏员工做一次摸底调查——有多少员工愿意让自己的子女来T国读书,年龄又是多大,愿意付出多少的教育费用。

    这些数据决定着以后兴建的学校的规模。

    至于幼儿园学前班的事情,因为很简单,在矿区那边拿出一栋楼,然后去华夏聘请一些幼师过来,在9月初就开学了。

    开学的时候,只有一百多个小朋友,很多都是管理层职工的子女。

    兴建学校的事情,钟源并没有那么着急,反正他儿子钟武才四岁,离正式入学还有两年呢。

    为了让老婆和孩子留在身边,直接扔出来一个学校兴建计划,让公司为自己的想法买单,可以说是以权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