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怒斥士贡举

    12.怒斥士贡举 (第2/3页)

,本着他西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生的见识,又痛骂了前代的武则天一番,“武后任事,参决大政,稍涉文史,遂好雕虫文艺,附庸文雅,当时公卿百官无不以文章而进,因循暇久,浸染成风,以至今日。故策第竞喧于州府,祈恩不胜于拜伏。举子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上启投卷,唯希欬唾之泽;摩顶至足,冀荷提携之恩!”

    至于怎么解决,关我p事,反正出的策也就是问我“制度当否?悉期指明。”

    写完后顿觉痛快,不由得又饮了一满盅的茶水。

    此时不觉又到了近午时分了。

    接着又看其他的几道时务策,大约是边戎、田制、盐铁这些东西,高岳来的时候不久,对这些没有什么深入研究,但也准备凭借历史硕士生的学力,胡乱搪塞番——反正该发泄的也发泄过了,总是要落第的,走也要走的潇洒些。

    谁想这时,一直坐在前厅和中庭处的那位黎逢突然提出“上请”,他问垂帘后的潘炎,“晚生对策有一事不明。”

    潘侍郎依旧十分客气,“但说无妨。”

    “不知尧舜是哪一代的先辈,又是哪年及的第?”

    这个上请一出口,垂帘后潘侍郎、令狐员外郎等一众试官无不目瞪口呆,眼前这黎逢看起来也是饱学之士,可谁想连尧舜是什么时代的人都不知道,还问“哪年及的第”,接着大伙儿不由得以袖捂嘴,无不暗笑起来。

    楼宇窗牖后,那蒸胡老者听到这个荒谬可笑的上请,也不住地摇头,“这样下去,科考选拔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潘炎虽然暗自好笑,也不好当着黎逢的面说出来,便直接叫人快跑去秘书省、集贤院,不一会儿用数座大绳床抬来许多经史典籍,摆在中庭当中,接着朗声对东西庑廊的举子们说,“我唐取士,务在得才,经籍在此,请恣检寻,无需上请!”

    主司这个举动又让高岳骇异了,险些一口茶没喷出来:还有这种操作!不会又是什么陷阱吧?

    可接下来,很多举子都离开书案,举着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