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让梨

    第三十一章 让梨 (第2/3页)

何回应,只能求助地望向徐庶。

    而徐庶正思索着,要怎样帮身处险境的张绍脱困时,张绍自己倒是先反应过来了。

    要是在过去,乍一听人拿他和孔融比,张绍肯定以为是好话呢。谁让后世父母总教孩子要“孔融让梨”来着,显得这个人颇为正面。

    但前几天与环登同车,这小子话多,一路都在说许都、邺城的八卦,其中就有曹操数月前诛灭孔融一家的事,这可是大新闻啊!

    此刻,张绍立即想起,演义里,孔融好像就是因反对南征,被曹操宰了的!这老蒯不坏好意!

    他也感受到了气氛的凝滞、回头看到了徐庶和夏侯霸的担忧,于是张绍眼珠乌溜溜一转,见客人们案几上摆放着的水果中,除了南方特产的橘子外,还有几颗黄梨,遂生出急智。

    却见张绍径直走到蒯越面前,朗声道:“蒯侯将绍比作孔融,实在是不够了解小子啊。”

    蒯越放下筷箸看着他,想知道这孺子要发什么高明之言,却听张绍笑道:“孔融少时虽然知道家里的长幼顺序,能给兄长谦让小小的梨;但他长大后,却居然搞不清楚一国的上下尊卑,不懂要遵奉丞相之命行事。”

    “绍却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这就是绍与孔融的不同之处啊。”

    不顾众人诧异的目光,张绍大着胆子捏起蒯越案上的一颗黄梨,举起它,转身对着曹操作揖道:“绍至少知道,这厅堂上的每颗梨,都是拜丞相所赐,谁能吃,谁不能吃,谁的梨大,谁的梨小,也都决于丞相一言。”

    张绍抬起头,看到曹操眼中一闪而过的赞许,顿时谦卑地问道:“所以丞相,这梨看着真可口,绍能食一颗么?”

    妙!真是太妙了!此言一出,满堂皆讶,只不过蔡瑁、王粲是惊愕;而徐庶、夏侯霸是惊喜。尤其是徐庶,他只觉若与张绍异身而处,自己恐怕也无法答得如此精巧。

    “哈哈哈,吃罢。”因为儿子和假子的缘故,曹操一直是挺喜欢聪明孩子的,眼看张绍的表现超出预期,他不由大乐,一张口允了张绍的请求,又望向面色微变的蒯越,笑道:

    “异度,不知你可愿‘让梨’予这孺子啊?”

    蒯越多来年一直以谋略唇舌见长,今日竟遭雁儿啄了眼,被张绍在言语上巧妙驳回,没讨到什么便宜,心中颇为恼恨。他嘴上却不敢忤逆曹操,遂道:“自无不可,正如孺子所言,厅上果品酒肉皆是丞相所赐。”

    他又轻松地说:“今日虽无舞乐,但听此子妙言,颇如古之俳优侏儒,也算令丞相娱耳目乐心意了,当然值得赐梨!”

    你看,蒯越嘴上不计较,心里还是不爽,非要用俳优侏儒这种小人来比拟张绍,找回点大人物的自尊嘛。

    听闻此语,方才吃了张绍亏的王粲、蔡瑁连声称赞,对啊,他们是高贵的世卿大夫,可不能跟“小人”计较。

    张绍可不理几人,只大声感谢曹丞相赐果,捧着黄梨回到角落里慢慢啃去了。

    倒是食官属王垕看张绍的目光越发惊异,心想这孺子才来几天啊,可满口圆滑乖巧之语,倒像是已丞相府这汪深水里混了几十年的老前辈。

    记室属阮瑀促狭,明知道蒯越心里有疙瘩,却还故意顺着梨的话题讨论起来:“南方之梨虽然色鲜,然而味略酸涩,要论天下梨中佳品,还得是河北真定的梨。”

    阮瑀捏起拳头来比喻道:“真定梨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可以解烦释渴。等蒯侯日后到了北方,一定要尝尝。”

    蒯越敷衍地答应,目光却盯着眼前的梨,越发讨厌这种水果了。

    “不错,荆州果品,确实不以梨见长,但南楚特产的橘,确实值得细品。”

    一直静观其变、静默不言的大鸿胪韩嵩拄着杖,缓缓站起身来,第二次向曹操祝酒,又借梨、橘顺着往下说:“屈子《橘颂》有言,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此颂名曰橘,实则是在赞自己,赞人才。”

    韩嵩朝曹操拱手:“丞相,臣袖中正好有一枚‘精色内白,纷缊宜脩’的南方佳橘,不知丞相是否愿意品尝滋味呢?”

    曹操会意道:“德高的这枚橘子,莫非产自庞家的园子?”

    “正是!”韩嵩道:“庞士元已被嵩唤来,如今就等在外面塾中,是否要召进来一见?”

    曹操故意一拍额头:“几忘矣。”

    他目光看向站在厅堂边缘的徐庶:“元直,庞统不是汝同门么?便由你出去,将他唤进来。”

    “唯。”徐庶应诺而行。

    而角落里认真啃梨的张绍,也听到了庞统的名字,遂停下了吮吸梨汁,心中大奇:“这时间线不对吧,蔡瑁都还没死,庞统,这么早就来献连环计啦?”

    ……

    “士元,丞相让我唤你入厅。”

    听徐庶这么说,在塾中脚都站麻了的庞统抬头道:“是唤,不是请?”

    “就是唤,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