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月旦评

    第三十章:月旦评 (第2/3页)

 “少府大人厚爱,庶感激不尽,只是庶还在修学,恐经验不足,难当此重任。”徐庶不知道吕霖葫芦里卖什么药,尽管心动,却还是婉言谢绝。

    “元直此言差矣!经验,便是经历以后才有,如今元直大好年华,应当施展自己才华,况且编录一职并不忙碌,不会耽误元直继续修学的。”

    “这…”连庞统都有些心动,何况徐庶。

    “我诚心请元直为国效力,元直若顾虑庞德公的想法,本官亲自与庞德公交流,定不让元直为难。”

    徐庶还能说什么,只好点头答应:“庶谢少府大人洪恩,定为国尽忠。”

    庞统见吕霖将目光投过来,急忙扭过头假意没看到,开口道:“这篇文章写的不错。”

    吕霖仔细一听,台上杨修正在品鉴的这篇文章确实文笔不俗。

    杨修言辞犀利,见解不凡,几乎很少有文章予以高度评价,此时正在品鉴一位叫王桀的学生的文章。王桀的大名吕霖是知道的,今日听到这篇文章也证实才如其名,想必杨修会予以高度评价。然杨修不过寥寥数字的点评:“文笔好,意境佳,无大志。有入世之才,无治世之能。”

    想想史书上对王桀的记载,确实没有说他有治世之才,杨修倒也没有冤枉他。他不是依附刘表么?为何回到洛阳?好吧,吕霖先不纠结这个,反正这个人文才很好,与曹植匹配的才华,能来京都吕霖还是很高兴的。

    台上的王桀被杨修说的很没面子,反驳道:“请教先生,为何说学生此文章无才?”

    杨修将文章恭敬的递给庞德公二人,恭敬揖礼后才转身开口道:“这篇《京都赋》文采非凡,描绘洛阳空前盛景,修亦自愧不如,然吾不知你要因此做何说明?你入京都只是见到一片盛景?词藻华美却谄媚,音韵协调却无气势,写不出气势磅礴的文章,又有多大的才能?”

    “学生只是写京都所见,并未打算借景抒发报负,先生为何说我无治世之才?”

    “请问洛阳为何会有此等盛景?为何京都会有光武中兴时的气象?又是何人在短短半年将京都恢复盛景?有哪些政令值得弘扬?你所要治世,这等浅薄的问题应当见解独到吧?”

    “哼…桀为读书人,焉能趋炎附势,写文章为某些人歌功颂德,我等皆为大汉子民,为汉室尽心有有何值得赞颂?”

    “且不论那等文章是否算得上趋炎附势,既然此人对洛阳,对大汉有功,莫非不值得歌功颂德?如你所言,历代有功之臣皆不需赞扬?包括商鞅、董仲舒、霍光等贤良之臣?如你这般将才学用在填充文字而不能经世报国之人,又何谈才能?”

    王桀无力辩解,拱手行礼,一脸羞愤的走下去。众人知道王桀才华出众,连蔡邕都极为赞赏。只不过杨修言辞过于凌厉,没有留情面。

    “下一位!”

    王桀一脸不快的往走向学院大门,却被吕霖看在门口,见吕霖一脸笑容,又是公众场合,不好发火,遂问道:“公子有事?”

    “仲宣兄要离开?”

    “受此大辱,还留在这作甚?”

    “仲宣兄文采非凡,风骨奇高,何必在意杨修一人之言?”

    王桀觉得很有道理,方才点头道:“公子言之有理,是桀冲动。”

    “即便真去杨修所言,凭仲宣兄如此文才,在学院任教岂不更好?为何非要去世为臣?”

    王桀疑惑道:“读书不为治世成就功名,又为什么?”

    “莫非天下所有读书人都是为了经世济国不成?诗词文章自有其风华蕴意,为读书而读书、为修身养性而读书又有何不可?”

    王桀哪里听过这样的言论,初听觉得并非正业,仔细想来又未尝不可,若读书只是为了治世,那么只读治世书本即可,何必讨论文采?孟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难的便是修身!

    读书最重要的便是修身养性,又何必执着于治世、辅国?王桀豁然开朗,恭敬道:“公子言之有理,桀受益匪浅。请教公子尊姓大名!”

    “好说,在下吕霖。”

    “啊…您是吕公子!”想起方才在台上表现的对吕氏父子的不屑,此刻羞愧难当,“桀不知公子大德雅量,言语多有不恭,还望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