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科举制度

    第三十六章 科举制度 (第2/3页)

世为人,对于两世的选拔制度了熟于心,尤其是后世对于官员的提拔任用更是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陛下,现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主要看考官的资历,考生们提前莫不是打听清楚了考官的喜好,然后投其所好写就文章,诗赋,经义,论,策莫不如是。层层选拔之下,最后挑出来的不是拍马屁的墙头草,就是心机城府深重的奸猾之人。而且门生门生,最后全部结党营私,成了祸害。”李子安一边说一边组织语言,“这还只是其次。这些人将来被安排到各个衙门里,有的管农耕、有的管水利、有的管民生、有的管税收,可是他们什么都不懂,下面的小吏们却把他们玩得团团转。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专业!”

    “可是做官难道还要事必躬亲么?以前皇兄也不是事事过问,宰执和众位官员已经将所有事情都打理的井井有条,甚至很多事情皇兄都是直接交代下去,都不在过问的!”赵佶的大宋思维自然还跟不上李子安的现代思维,其中的代沟已经不是用年来计算了。哪怕李子安已经尽量说的浅显易懂,但既没有从政经验,又不会做皇帝的赵佶压根就搞不清楚其中的利害。

    “试问陛下,黄河决堤,治理黄河之人是否可以从现有科考中选拔合用的人才?我们的城市如何建设才能够避免水患灾害?水患发生,各级官员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实际的问题,哪一本书里,或者那一科考的考生能够答得上来?”李子安选了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

    “可这些东西他们可以去学啊。”赵佶还是有些不太明白李子安的意思。

    “去学!?”李子安冷哼一声,“陛下,他们若是从前任那里学,可我们的官员历来都是走一个来一个,如何去学?况且在发生水患之后才去学习,难道拿这些老百姓的生命作为学费么?若是下次水患来临之后,刚刚熟悉了的官员又被调走怎么办?”

    “这……小……平章认为该怎么办?”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