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补充阅读

    第224章、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补充阅读 (第3/3页)

在里面。

    六、苗族的服饰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明清时期的书籍记载,往往对苗族的称呼就是白苗、黑苗、花苗、红苗、东苗、西苗。

    还会根据头饰不同称呼为歪梳苗、短裙苗、八寨苗等等。这些是历史上对苗族的一些片面的认识的称呼。

    历史上苗族是迁徙的民族,尤其是迁徙到黔东南、贵州地区,贵州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在以前交通不方面的时候。虽然直线距离不远,但是见面要走半天。所以常常有一句话叫“对面能说话,见面走半天”用来形容我们苗族人居住的地理条件相当的恶劣,地理条件封闭的情况下,各支系之间联系除了双脚走路就没有别的办法。?在族群的认同上,就以你穿着什么样的服饰,作为族群的认同。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

    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无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苗族的不同支系,服饰的差异真的是非常之大。无论是装饰的图案,纹样、纹饰、色彩、款式造型、工艺都是各有各的特色,都有自身的特点。同一种服饰,在历史上,有起着界定苗族支系,包括婚姻、文化的需要。

    七、为什么苗族会有这么多的支系

    一个故事

    目前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苗族古歌里的传说,也能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苗族支系的问题。

    在黔东南一代的苗族,有一个关于服饰差异的故事,苗族曾经居在黄河中下游,一直到洞庭湖边,都是在湖海边,这些有水的地方,一直都盘踞在榕江这个地方。后来分成九个支系,分散到各地。不知道怎么见面,就约定每12年见面一次,来进行祭祀祖先的活动,这样大家也能聚在一起,这可能与我们每12年过一次鼓藏节也有一定的关系。

    后来发展的越来越多,来很多人,就不好辨认哪一支来了,哪一支没来,就决定,每个支系穿不同的服装,便于我们互相能认识你是哪一个支系的,便于认识你是哪一个支系的主宫的后裔,以避免纠纷。

    文化历史,都会牵扯到人口的问题上,一直都认为,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苗族古歌里,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都是人定胜天,但是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人一定会战胜自然。

    所以人口的问题,在苗族人看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从史籍上看,苗族的九黎部落呢,由九九八十一个部落组成,从而形成一个很强大的部落集团。

    在历史上,苗族是一个很强悍的苗族。

    苗族其实是很讲感情的民族。在历史上,一再被驱赶迁徙的过程中,有了一种防备的心理。

    在与中央政府斗争的过程中,常有30年一小反,50年一大反的说法。特别是传统民间的一些苗族起义,历史上很多事件都是与政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