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文化入侵异世界(一)

    第三十二章:文化入侵异世界(一) (第2/3页)

至关重要;将造人原料从容调好,把它装进圆瓶,外封泥胶,蒸馏以适度为妙,这件工作完成得静静悄悄。

    快要成形!混合物质活动得更加显明!信念也愈来愈逼真:被礼赞为造化的神秘品,我们敢于凭智慧加以陶甄,平常为造化有机地构成,我们则使其逐渐地结晶。

    玻璃瓶发出美妙之力的声音,瓶中物质浊了又清,终要定型!我看见一个可爱的男性小人,模样儿玲珑透顶。我们和世界还要奢望什么更多的东西?”

    上面的文字摘自歌德的巨著《浮士德》,描写了用类似炼金术的方法混合数百种原料实现人造人的魔幻场景。古今中外人类一直梦想能够像造物主一样创造生命。如能成为现实,正如歌德诗中所述:

    “我们和世界还要奢望什么更多的东西?”

    那么,什么是生命?生命其实就是可以自我复制、有应激性且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的机器。应激性的本质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新陈代谢的本质是和外界的物质能量进行交换。这两个特点现有的人造机器已经拥有,重点是自我复制。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是第一批提出自我复制机器概念的科学家之一。根据冯诺依曼的设想,一台能够自我复制的机器至少需要以下几个部件:一个储存器,储存关于这台机器的所有资料,包括每一个零件的成分、规格、装配的顺序等信息;一个制造流水线,从原材料开始制造每一个零件;一个装配流水线,将所有零件正确地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机器。有了这几个部件,再把储存器里的数据全部复制到新的机器中后,就完成了一次机器的自我复制。即便是运用现代技术,按照冯诺依曼的设想,一台自我复制的机器依然复杂得可怕,以至于至今没有人能够做出来。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不仅仅如此。首先,原材料和能源哪里来?如果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制造的生命永远只能活在培养基上。这样的话,需要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