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三十六章 深耕根据地(五)

    弟三十六章 深耕根据地(五) (第2/3页)

后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这个时期要进行灌溉。玉米一生中一般要浇水3—4次,依不同地区,具体情况而异。灌水方法,目前多为沟灌、畦灌,最近发展利用喷灌、滴灌,后两种方法,既节约用水,又灌溉均匀。玉米不耐涝,在地下水位高及南方雨量大的地区,要注意排水或采取垄作、合田的栽培方式防止涝害。”

    “今天我来到地里看了玉米苗,甚善!李副司长,大山,还有你们在座所有农司所的同志们,把这些玉米苗照顾得很好!我宣布,本月你们的薪俸双倍计发!”

    “多谢部长!多谢团长!”鼓掌声此起彼伏。

    “嗯,接下来的一个月是关键!还得辛苦大家继续劳作。再施一次农家肥,时刻保持土壤湿润透气……一个月之后若是能够丰收,吾绝不吝啬赏赐!”

    “谨遵部长,团长之命!”

    余再兴又非常满足的打量了十几亩试验田,然后对老爹余光明,副团长余厚道和副监察部长施易元道:“爹,厚道叔,元叔我们去学堂吧。”

    ……

    一年多前的学堂旧址,如今已经全部拆除,并扩建十亩地,建起了小学、技校,中学、大学。目前也没有后世动辄百万学子的恐怖,所以还是挤在一大幢校舍内,只是按相应的区域将教室分割开来。自从太洪村出台了满八岁的男女小孩,必须接受教育,村部提供伙食免收学杂费的决定后,村里的老人无不感激的‘泪牛满面’,他们对自家的小孩道:“芽儿啊,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念书机会,成为文化人,将来吃香喝辣的!”

    要说高兴地人,莫过于‘新太洪居民’们,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太洪村只为三餐温饱,如今不但能三餐白面大米饭,还有薪水拿。新规出台后,孩子还有读书的机会,因此,这一批人成了破虏军最坚定的支持者。

    太洪新规:凡本村居民以及太洪村所有工坊(包括安阳铁厂)做工、当兵的人员(含外来工人、士兵等),其子女可免费享受从小学到大学的读书机会。至于其他人员则必须负担适当的费用,不是余再兴不想收买民心,实在资金实力还力有不逮。不过收取的费用比之旧学私塾的收费标准,要低得多,这些新规没有阻挡周边十里八乡村民的热情,还是有很多家长愿意付费将儿女送来读书,可见这个时代的家长们对于读书人的敬重绝对超过21世纪。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思想在这一时期,还是很有市场的,这样就造成了学校人满为患的结果,这还是因为古代的人们养育能力不足,否则,想想都感到恐怖。

    如今太洪第一小学有500多学生,平均下来一个年级两个班,每班50人左右,其中大半是免学杂费的本村村民及新居民的子女。

    中学有300多人,许多家长还是觉得,农村小孩小学毕业去读技校早点工作就可以了,反正也没能力出人头地的,读了3年技校马上就可以分配工作,能够帮助家里创收。

    大学更少,只有100多人。

    在靠近校场隔壁倒是新建了一座有着十来间校舍的军校,灰白的门柱上贴着一副‘文抄公’的门联,上联“升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