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那一抹风情

    第五十六章 那一抹风情 (第2/3页)

是自己淘汰换装后的武器。

    为了落实保密制度,枪支管理也是极其严苛。每支步枪都有其编号,使用人,一旦遗失,处罚也是极其严厉,轻则逐出部队罚做苦役,重则枪决。

    战争之神火炮自然也不能少,而今三十二磅火炮终于也能生产了,不过这种火炮厉害有余,就是太笨重了些,守城还可以,野战就不行了。

    不过,在此时以冷兵器为主的年代,六磅炮就能大显神威了,更不要说还有十二磅,二十磅火炮的存在。

    可惜此时炮弹还是以实心弹为主,开花弹还在研制当中,相信开花弹一旦问世,那一定是无敌的存在。

    水师虽然没有完成招录一万人的队伍,主要是合格的水手太少了。正如后世有人说的:十年陆军,五十年空军,百年海军!

    驳船倒是打造出来了,一千五百料以下的有六十膄,两千料的大船终于研制出来了,如今只等海试成功就可批量投产。

    桐江制船厂出厂的船只,外表全部包上一层黑黝黝的铁皮,犀利的铁撞角,足可以将当今世上任何木壳船只生生撞出一个窟窿来。

    打造船只缓慢的主要原因,上好的大料供应不上。

    由于如今的北方已被元军占领,余再兴只得派出船队南下东南亚。小的木料当地就可收获,当龙骨之类的大料硬料只有北方和东南亚才有。

    ……

    太洪村如今常住人口有小5万人,完全不下于此时的一般县城的人口。

    宽阔整洁的街道,往来的人们必须各走其道,牛马上街还必须在尾巴后面缝一个布兜,以防粪便滴漏。

    街道上最特别的是一群戴着红袖套的大爷大妈。只要你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不良习惯,指不定就会冒出一个戴着红袖套的老人,撕下一张竹纸,上面盖着印戳,“罚款十个钱!”。

    这还不是最严厉的,最让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是,你还要站在街旁,戴着红袖章,只有等你抓住下一个违章的,你才能放行。

    太洪村的商业非常发达,即便是三十税一,还是有人削尖脑袋往这里挤。因为这里风清气正,只要合法交纳一次税赋后,就没有其他苛捐杂税了。

    官道上一层灰漆漆的地面,是大将军发明的“水泥”,天晴不会起沙,下雨没有泥浆,马车行驶起来一点也不颠簸。一丈宽的官道上,各行其道,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大多数前来批发采购肥皂、布匹、五金小百货的商贩来自大江南北,甚至还有鼻高深目的大食国人,就是蒙元那边也有不怕死的商贩偷渡过来。

    幸亏余再兴在规划太洪新村之初,就融入了现代建筑结构。原住村民和新村民(即工厂工人、学生、军人和经过审批的合法商人等)按照户口入住一套套十层建筑内。一溜的款式,一水的装修风格引爆了太洪村的房地产公司。

    太洪村村规规定,凡本村原住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