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李庭芝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五十八章 李庭芝 (第1/3页)

    德佑二年,扬州。

    在高宗南渡之前,扬州作为临时留都,高宗曾经大兴土木。但后来金兵兵锋肆虐,高宗仓皇出逃。扬州经过金兵焚毁,后又在绍兴二年郭棣知扬州后,先是修缮了宋大城。但由于金兵屡屡来犯,他认为唐代子城地势高,可以凭高临下,有利于防守,打击来犯之敌。

    于是在唐城旧址上重建城池,叫“堡寨城”,此城与宋大城南北对峙,中间相隔二里,这一段空白,容易使敌人将两城阻断,相互之间难以照应。于是又版筑一座可以连接这两座城的城,它的北门连着“堡寨城”的南门,它的南门直通宋大城,今长春桥北的童家套、笔架山高地就是宋夹城的故址,东、北、西三面墙外的坡势比较陡峭,呈南北狭长的长方形,高出附近地面1-3米,因为它夹在这两座城中间,所以称为“夹城”(夹城实际上也就是一条与外面隔绝的通道)。从此,扬州一地有三城。“夹城”北门接“堡寨城”南门,南门接“宋大城”西北门,史称“宋三城”。

    有朝廷大员认为扬州南北皆可兼顾,向北可慰中原军民,一旦时机成熟即挥师北进;向南可凭大江天险,站稳江南再图收复北方,自此扬州成了抗金抗元的桥头堡。

    此时城头站着一个五旬老将,身后还有几个中年将领。其中一员魁梧大将正是后世闻名的姜才,以及裨将孙贵、胡淮孝。

    老将正是两淮制置司李庭芝,想当初李庭芝初到扬州时,这里刚刚遭受战火之灾,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凋敝。

    扬州是以盛产食盐出名的,人们也大都依赖产盐来获利。但由于接连不断的战争,人们根本无法安定,许多煮盐户都逃到城外。这样,扬州盐业逐渐萧条。

    面对此种情形,为了尽快恢复经济,李庭芝下令全部免除扬州百姓所欠的赋税,同时借钱款给当地老百姓重建家园,待百姓居舍建成后,又免除其贷款。

    这样,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当地百姓与官兵都有了居室。

    不久,李庭芝又下令开凿河道40里,沟通金沙、余庆盐场,以省车运。同时,他还派民夫疏浚了其他几条运河,减免亭户所欠的官盐200余万斤,亭户没有了车运的劳苦,又能够免除债务,因此纷纷归来,盐利也逐渐兴旺起来,渐渐地,扬州城的面貌焕然一新。

    当扬州百姓以为可以从此安居乐业之时,没有想到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大宋这座破船已经沉没的七七八八,自然船上的乘客绝无幸免。

    四月十九日,阿术率军渡江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