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灭国之战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七十一章 灭国之战 (第1/3页)

    海津镇大沽口,位于当今天津市,原置于海河南北两岸,俗称“津门之屏“。明代,大沽口开始设防,清代修炮台,置大炮,设施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以“威,镇,海,门,高“为主体的完整防御体系。近代,随着外国列强对华侵略,大沽地区更成为北方的军事要地。南有虎门,北有大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座重要的海防屏障。

    大沽口历经金朝、元朝,虽然有派兵驻守,但却没有炮台,有的只是长弓大弩。

    大元初定时,大沽口有守军一个万户,但自从开始南下灭宋以来,不断地从此地抽调大半兵力。到了伯颜大败以后,阿术又抽调了一个千户的兵力,目前只剩一个千户。

    说起来一个千总有900多号人,但这年月正规军也吃不饱穿不暖,更何况这无人问津的海边守军。到了至元十六年末,大沽口真正的守军数量只有300多人,而且还有很多是只顾屯田,不管军务的杂兵。到了上峰点卯时,就去周边胡乱的叫几个种地农民,应付了事后,给顿稀饭作为报酬打发。

    那个年代的朝廷可没有后世国家那么重视海防,倭寇肆掠沿海也要到明代才盛行,这个时期只有极少数倭寇在南边出现,所以元庭对大沽口的感觉就是丢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

    ……

    大沽口,申时。

    年近五十的乌尤本该退役了,但如今大元壮男奇缺,他自己也不舍这每月三升粟禄,更何况大沽口这边除了风大一点,比其他随时面临南蛮子侵袭的城池好了几十倍。

    虽然如今不比以往,但也能够三餐吃饱,每天还不用出力气,终日无所事事,两餐稀饭也能够熬得过去。更何况,每月三升粟禄还可以养家糊口。

    满达是个三十多岁憨厚粗壮的西北汉子,有些傻傻的,也没有女人愿意嫁给他。

    那些脑子聪明活络的,不是整天看不到人,去兼顾自己的第三产业,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从其他地方找一些财路。

    乌尤正在熬着稀粥,满达则不停地添着柴火。

    蓦地,满达一抬头看到临岸来了黑压压的一片,不由的手指大海,结巴道:“来……了……好……多……多……”

    乌尤大骂道:“好多你个头,赶紧添柴火,等会儿烧不熟,小心挨千户大人的鞭子!”

    “不……是……是……船……”满达急的大汗淋漓,只得用力跺着脚喊道。

    “船?哪来的船!”

    乌尤一回头:“见鬼!好多船!好大的船!敌袭!”

    乌尤拉着满达的手跌跌撞撞往营帐方向跑去。

    “呯!呯!”

    两声枪响,两人才来得及喊了一句,就被船上射来的子弹击毙。倒在地上的乌尤,手里还攥着一把粟米,双眼无神的凝视西北。

    ……

    十多分钟后,十几艘两栖登陆舰冲上岸边,然后从舰艇上行驶下来数百辆绿皮汽车,每辆车厢里面挤满了全副武装的破虏军士兵。

    这些绿皮车可是余再兴从后世带来的,此时汽油冶炼还没有完成,尚在研发阶段。考虑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可是将秘境中所有储存的汽油都带来了。

    等数百辆汽车将营地包围后,那些三层楼那么高的大船上放下了一艘艘小船,不断地向岸上投送兵力、物质。

    直到五万陆军,一千炮兵战士全部上岸后,留下一营守卫岸边的船舰,等几万人、货全部下了船时,先头部队仅半个时辰就将敌人全部歼灭。为了不将消息泄露,就连周边种地的农民也没有放过,全部赶至集中营看守。

    半个时辰后,大军来到海津城下,破虏军推出火炮,仅十分钟就轰开了城门,不到一个时辰,海津城就收入囊中。

    此时的海津城不到万人,在战斗中被打死了大半,剩下的全被关进集中营。

    此次进攻大都的部队,以一万海军陆战队为骨干,新筹建的第九军、第十军为辅,组建了征北第一兵团,以李涛为总司令,下辖火炮师、装甲师,还有一百五十余艘飞艇的空军配合。

    在打下海津城后,总司令李涛和火炮师师长李三,装甲师师长王海生,空军司令钱森林,第一军军长魏老实,第二军军长李海龙等人经过一番商议,为了速战速决,决定火炮和武器弹药由五十辆汽车运送,剩下五十辆汽车装载了近三千士兵,每一辆后面挂上从海津城收集的四轮马车车厢,用于装卸后勤物资。

    车辆出发以后,海津城门前升起了一艘艘飞艇,五千先遣部队战士乘坐飞艇,向大都进发。

    ……

    海津城留下三千看守海边船舰,余下的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