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过鸿沟秦使抵魏 入大梁掷果盈车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五章 过鸿沟秦使抵魏 入大梁掷果盈车 (第1/3页)

    两日后,秦国使团的车队来到大梁城西不到五里的鸿沟。大梁城是魏国的国都,魏惠王年间为了与山东大国齐国争锋,将国都从大河(黄河)以西的安邑迁到东面的大梁。齐国名相管仲在其著作中对于国都的选址曾写道:“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而大梁地处一马平川的大河平原,四面无险可守,但水网纵横密布。于是魏惠王倾全国之力为大梁城修建坚固的城墙,并在城北疏通贯穿大梁城的浚仪渠。在城的西南开挖连结大河、济水、淮水的人工水道—鸿沟。这样既便于城中军民就近取水、货物流通,环绕城郭的水道也成为拱卫大梁城的屏障。

    这日清晨,秦国使团早早用餐,准备启程进大梁城。在拔营前,白起特地命令所有人梳洗整齐,更换礼服,要仪容威武地进入魏国国都。

    秦国车队行进不久来到鸿沟西岸,但见鸿沟足有数十丈之宽,水面平静,但明显可以感到沟中之水极深,无法涉水通过。再向远处望去有一巨大的浮桥,桥上车来人往,运送着各种货物。白起心想:这应该就是过鸿沟去大梁城的必经通道—通济桥。

    通济桥两边都有魏国军队把守,由于是商贾、货物流通的重要通道,桥两岸还设有税卡,有魏国官吏在收税。秦国使团向守桥的魏将出示了国书,魏将立刻派人去大梁城通报,并让手下将桥面清空,请秦国车队通过。秦国使团的车队隆隆地上了通济桥,通济桥的桥体由数十条木舟捆绑连结而成。桥面铺着平整、沉厚的木板,非常宽阔,可供两辆驷马战车并驾而行。白起驾车过桥来到鸿沟东岸,这里地势平坦,沿着大道向前望去,远处巍峨的大梁城已历历在目。

    再向前行驶五里,在魏国军士的引导下,使团车队来到大梁城西门。大梁城的四面有护城河围绕,此时城上的吊桥早已放下。得到通报的魏国礼宾官身着华服,驾王室戎车,出城门洞过吊桥,在桥下等候迎接秦国使团。城门两边有魏国士兵持戟列队肃立。

    白起驾车迎面正对魏国礼宾官的戎车,两人在车上相互躬身作长揖施礼,并通报各自的官职。随后礼宾官的随员双手托起一个木案,案上是一只盛满清酒的金爵,随员向白起呈上金爵。白起双手接过一饮而尽,又将金爵放回案上。随即城上鼓乐齐鸣,礼宾官指挥持戟魏兵作前导,并恭请秦国使团入城。白起拱手回礼,示意礼宾官的戎车先行。

    秦国使团车队跟随魏国礼宾仪仗通过吊桥,来到城门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