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众使者学宫初聚 鉴国宝一钟双音

    第六章 众使者学宫初聚 鉴国宝一钟双音 (第3/3页)

,用于祭礼的乐器。周代礼制将乐器按其制作材料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名为八音。《乐记》中对八音的注释是:“土曰埙,竹曰管,革曰鼓、匏曰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柷。”大梁学宫完全按照天子的最高规格配置了全套乐器,规模宏大、种类繁杂。其中体型最大的乐器是放在大殿东侧,一架金光灿灿的编钟。

    这架编钟长约四丈,高有丈余,是一部由六十多口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钟架的横梁是几根呈曲尺形的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钟架的立柱则由数个佩剑铜人和几根粗大的木柱组成。立柱通过榫卯托住横梁,形成上、中、下三层的钟架。钟架的横梁上有铜制龙纹悬钩,挂着六十多个大小不同,用黄铜铸造的编钟,每口钟的大小决定了钟声的音高。钟架上层是几组体型较小的钮钟,最小的不足一尺,这口钟的音最高,演奏时可用来定音。中层是甬钟,下层是体型巨大的镈钟,最大的一口钟有将近一人高。每口钟上都刻有错金铭文,详细记载着该钟的律名和阶名,便于乐工敲击出准确的音律。

    这架编钟是如此的精美绝伦,各国使者都被它的宏大、华丽和庄严所震撼,众人围着编钟不住地啧啧称赞。信陵君见此情景,叫来司乐为宾客试奏。只见两个乐工双手挥舞木槌,叮叮当当地轮流将每个编钟各敲击两次。各国使者都是贵族出身,自小研习六艺,精通音律,立刻听出明堂,众人不约而同地击掌称赞。

    原来大家听出每口钟的音高与钟上铭文标注的律名和阶名完全一致。更加奇妙的是敲击每口钟的正鼓和侧鼓时,都会精准地发出两个不同的音高。双音共存于一钟,并且不会互相干扰,这就是所谓的一钟双音。众使臣心里明白,要做出这六十多个一钟双音的编钟,铸钟师除了要掌握精湛的铸造技术,还需要对每一口钟的形状和钟壁厚度做精密的调整。毫厘之间的偏差就会让整个乐钟失音报废,因此魏国这套编钟称得上巧夺天工之作。能得到众多音律高手的交口称赞,司乐不无得意地告诉大家:文武大典中会演奏乐舞,到那时十个乐工同时敲击编钟,并与其它乐器合音,钟声的效果比现在还要好得多。

    就在众使臣围着编钟赞叹不已时,忽然所有礼宾官在殿门口排成两列,殿内的魏国学者、大臣也纷纷起身肃立。大殿内一下子安静下来,白起见状不由得心中纳闷:是什么重要人物要来,竟有如此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