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治礼乐和谐天下 善用兵止戈为武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三章 治礼乐和谐天下 善用兵止戈为武 (第1/3页)

    文武大典的主持东郭子,见策论已变成战法、阵型的切磋,连忙设法叉开,请楚使春申君讲述他以为的治国之道。

    春申君公子歇少年时曾游历诸国,四方拜师求学,见识广博。此次他写下的治国之道是礼乐治国。

    春申君说:“孔夫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天下要想和谐、稳固,必合乎礼、正乎乐。”

    春申君进一步解释说:“在礼乐之间,在下以为乐更为重要。乐在朝堂之上,君臣同听,则上下和谐、君臣有义;乐在家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则和睦相亲、长幼有序。如此天下必大治也。”

    由于在秦惠文王时,大量墨家弟子被秦国征召,此后墨家学说在秦国广为流传,对秦使白起也多有熏陶,因此白起一听春申君讲礼乐治国马上反驳道:“在下以为乐虽然动听,但是农夫会因此耽误耕种,妇人会因此疏于纺织,臣子会因此懈怠政务。记得墨子曾说:周成王之治,天下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不若尧舜。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所以说圣王不为乐也。”

    文姬公主也赞同地说:“先祖文侯曾宴请道家大师田子方饮酒论乐。文侯精通音律,宴席中听出乐工吹奏有细微失误。田子方却认为:身为国君应该专注于治官之道,而文侯的精力都放在对音律的辨别上,治官方面就难免有些耳聋了。文侯深以为是,所以说作乐并非治国之道。”

    春申君辩解说:“在下所说的乐不是指普通的声音。情欲激动于心,即表现为声。由声组成的曲调,就叫做音。只能闻声而不知音为何物者是禽兽,知音而不懂得乐为何物者是布衣庶民。只有君子才能懂得乐,懂得乐的君子必然知礼。礼乐皆知就是有德,君子治天下必是德政。”

    在诸公子中信陵君对音律的造诣最高,此时也附和春申君说:“春申君所言极是。圣人之乐指的是礼制中的雅颂之声,听后君子的志向、心胸就能宽广。圣人说:对外以雅乐作为征伐的手段,无坚不摧。对内以雅乐作为治理的手段,无人不从。所以说雅乐能使国人中正平和,也是天下大治的根本。”

    秦使白起说:“在下曾在马陵道有幸听信陵君弹奏一曲高山流水,的确是天籁之声。听后白起顿感心胸开阔,心中的戾气全无。信陵君弹奏的就是圣人之乐。”说话间,白起有意瞥了文姬公主一眼,公主也含笑示意。

    信陵君是天下闻名的抚琴高手,经白起一说,众人纷纷附和。

    在诸国中齐国的爵位最高,是侯爵。而楚国的爵位仅是最低等的子爵。因此齐国使者公子茂最是心高气傲,见楚使春申君大谈礼乐治国便不无讥讽地说:“楚使说以礼乐治国,可楚国却最不守礼制。当年周王封给楚国的爵位仅是子爵,立国祭祀时没有牺牲,只好从邻国偷来一头小牛充数。由于害怕邻国讨牛,只好将牛连夜宰杀,直到如今楚人的习俗还是在夜里祭祀。楚国的爵位在诸国中最低,却是最早称王。如此僭越,怎么能称得上守礼制。”

    公子茂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揭楚国的老底,春申君不由得脸涨得通红,愤愤地说:“楚国先祖勤于王事,侍奉周公,被周成王封为诸侯。楚庄王时开疆扩土,疆域在诸国中最大,也是天下的霸主。楚国称王有何不妥?”

    公子茂说:“楚庄王观兵于洛邑,问鼎于周室,这是以下犯上。献胶船致使周昭王薨于汉水,这是弑君。以子爵的身份妄称楚王,是滔天大罪。在诸国中,唯有齐国的身份尊贵,最有资格称王。”

    燕使公子喜插嘴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