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尝美味脍不厌细 奏一曲弦外之音

    第十九章 尝美味脍不厌细 奏一曲弦外之音 (第2/3页)

    众人连声称好,信陵君命乐工将自己的号钟宝琴为春申君摆下。春申君俯身稍作调试,向信陵君微微点头,果然是张好琴。

    在殿外已准备多时的一队楚国舞女踏着轻盈的碎步,袅袅婷婷地飘然步入殿中。这些舞姬全都身着轻薄的绯色舞裙,除了貌美得有些妖娆外,给宾主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她们的腰身真是太细了。

    楚人好细腰缘于楚灵王对于瘦腰的癖好,以至于当年有众多后宫女子为了博取楚王欢心而束腰节食,甚至因此饿死。此外楚灵王身边的一班大臣竟也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每日只吃一顿饭以控制自己的腰身。每当大臣们上朝整装时要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再扶着墙壁站起来。楚灵王薨后,这种满朝文武都饿得头昏眼花、面黄肌瘦的情形才有所转变。但楚人以瘦腰为美已成为风气,尤其是楚国舞女以纤腰为尚,以长袖为美。觉得纤细的腰身不仅能显露舞者身姿的优美,也会使舞姿更加轻盈,这让楚国舞蹈具有了飘逸的风格。

    正当众人对纤腰、美貌的楚国舞姬看得入神时,春申君弹奏的琴声也宛如涓涓的溪水流淌出来,伴随着婉转的琴声,春申君引吭唱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春申君弹唱的是《诗经·国风·周南》,诗中描写的是青年男子想起心仪的美人时,那种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相思之苦。春申君借着酒劲咏唱此诗,也是当众表白对文姬公主的仰慕之情,此中的弦外之音公主自然听得明白。

    伴随着春申君的琴声,楚国舞姬翩然起舞。相比中原诸国舞蹈的庄严华丽,楚国舞蹈更加轻柔飘逸。舞姬们腰肢纤细灵活,轻舞中时仰时俯,时而甩动长袖左右折腰而舞,做出使身体呈现出三道弯式的高难动作。

    当春申君唱道:“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舞姬们仰起身体,向后折下腰肢,尽量向后倒垂,并且左右摆动,以表现诗中主人公相思时辗转反侧的情景。

    随着音乐,舞姬们摆动着腰肢,徐徐地向后折腰下去。大殿内的宾客们都已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姬们柔软的身体好像完全没有了骨骼,一寸、一寸地向后倒仰下去,直到身体几乎触地为止。此时琴声刚好结束,全场一片寂静,随即是山洪暴发般的喝彩声。舞姬们摆动腰肢齐刷刷地将身体伸直,正好面对着已经疯狂了的观众。她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热烈场面,集体再次优雅地摆出一个身体呈现出三道弯的舞姿向观众们致谢,然后飘然退场。

    宾客们仍然在欢呼着、喝彩着。文姬公主特意起身致意,魏国的主宾们也同时起身,高举酒爵向楚国使者春申君致意。

    随后赵国的平原君起身,向兴趣高涨的众人说道:“赵国邯郸多美女,善舞步,皆妙鼓瑟。赵国歌舞名扬四海,引得天下少年无不向往去邯郸学步。不过今日在下特意准备了更为新奇的节目。此次赵国使团携有来自朔北的胡姬,就让这些胡女为诸位献上西域的胡风舞以助酒兴。”

    信陵君的夫人赢姬原是赵国人,听赵国使者要献胡舞,甚是高兴地说:“赵国与胡人通市日久,很多胡商就常驻在邯郸。胡人性情奔放、能歌善舞,他们的舞蹈赵国人也很喜爱。大王的夫人如姬就是胡舞高手,今日酒宴她没参加,实在太可惜了。”

    随后平原君击掌示意,几个头戴面纱,半掩玉面的胡姬款款地来到殿中。这些胡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