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危急时全身而退 定国策秦赵大决

    第五十二章 危急时全身而退 定国策秦赵大决 (第2/3页)

悄无声息地全身而退,消失得无影无踪。廉颇不愧是一员足智多谋的老将,治下的赵军也是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此时王龁心中明白,自己大大低估了廉颇和赵军的战力,夺取上党绝不会像预想的那样容易。

    直到这天晚上,王龁派出去查探赵军去向的斥候才回到秦军大营。原来秦军攻占金门山后,廉颇马上就料到秦军会绕道光狼城后面,截断赵军的退路。于是廉颇连夜率领全部赵军撤离光狼城。

    赵军出城时,为了防止人喊马嘶惊动了秦军。廉颇下令每个士兵口中衔一枚木棍,用布条勒住马嘴、裹住马蹄,如此几万人的大军调动竟然悄无声息。

    第二天秦军斥候发现赵军踪迹时,赵军已离开光狼城好几十里地,并继续向丹水河方向行进。

    随后几日,前方的探报陆续传到秦军大营,廉颇的大军已全部进驻在长平修筑的第二道壁垒。而且赵国向上党增派了十万大军,目前在长平一带集结的赵军超过了二十万人。见敌军势大,王龁不敢再北上追击廉颇,并上奏秦王请求派兵增援。

    秦王接到王龁的奏报后,向范睢、白起咨询对策。范睢回道:“大王与臣等原先的谋划是先灭韩国,再取魏、赵。如今赵国不自量力接收了上党,还派出大军与秦军对峙,这明摆着是要与秦国决战。依臣看,秦、赵两国的大决时刻提前到来了。”

    一提到秦、赵两大决,白起心头猛地一紧,他马上向秦王请缨率军增援上党。

    然而秦王却说:“本王一直以为丞相所献远交近攻之策甚妙。而今为何要跨过韩地与赵国决战。兵法说:千里不运粮。上党与赵国相邻,与秦国腹地却相隔千里。丞相以为在那里与赵军决战是否妥当?”

    范睢回道:“韩国兵败本已把上党割让给韩国,不成想被赵国虎口夺食。如果不予以反制,必被天下诸侯耻笑,以为秦国可欺。所以说,攻伐赵国势在必行。至于通往上党的粮道漫长,倒不必多虑。如今秦军已夺取韩国野王,那里距上党仅二百余里,这段路可征调民夫修筑直道,如此粮草、辎重便可源源不断地运往上党军中。”

    “野王粮少,要支撑几十万大军的用度必须从关中的仓敖运粮,此外大型的攻城器具也只能在秦国打造。”秦王提醒范睢从关中到野王的路也不近。

    白起对关中到中原的一带的山川、河流以及道路了如指掌,他替范睢向秦王解释说:“从关中向野王运粮可走水路,粮草在咸阳渡口上船,沿渭河向东转入大河(黄河),再向下游驶出八百里在孟津上岸,野王已近在咫尺。这一路舟船顺流而下,日行百余里,不出十日,就可将关中的粮食运到野王。”

    秦王大喜,说道:“看来伐赵之事,丞相和国尉早已谋划周密。如此就请武安君辛苦一趟,作为秦军统帅出征上党。”

    白起正要躬身领命,却被范睢拦住:“武安君万万不可在此时领命挂帅。在诸侯中,赵国的军力最强。秦、赵两国大决是国力的比拼,没有两、三年的功夫不会有结果。而今秦国一个王龁就打得赵军龟缩在壁垒之中不敢迎敌,如果武安君挂帅出阵,我唯恐廉颇会放弃上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