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赏忠义封卿拜爵 化恩怨悲歌一曲

    第九十四章 赏忠义封卿拜爵 化恩怨悲歌一曲 (第2/3页)

陵君莫属。

    赵王以为如此安排甚好,只是担心魏王还在怨恨信陵君,害怕无忌一旦回到魏国会有性命之忧。对此平原君再献一策,让赵王加封信陵君为上卿。公子无忌以赵国公卿的身份出使魏国,即使魏王对他还心存怨恨,但碍于礼制,必不会加害信陵君。此时信陵君客居鄗城已有三年,做梦都想返回大梁,接到赵王邀约后,他立刻带着心腹家臣赶赴邯郸。

    这一日,赵国大臣全部身着华服齐聚王宫,参加赵王册封信陵君为上卿的大典。大典伊始,先是钟鼓齐鸣、颂唱雅乐。

    礼乐完毕后,司礼官请信陵君上殿,公子无忌在礼宾官员的引导下步入殿中。司礼官奉赵王命高声宣读册封诏书,无忌叩谢赵王并接受赐予的文牒和印玺。随即鼓乐再次响起,无忌起身向众大臣称谢,众人也一起向信陵君回拜。

    赵王当即又宣布,以公子无忌为使臣出使魏国,并授予国书。

    正当众人以为大典结束,准备离去时。平原君出列说道:“诸位且慢退下,今日大典还要册封一人。三年前长平血战,马服子与数十万将士伏尸沙场,宗庙、社稷才得以留存至今。凡为国捐躯者,无论胜败都是千古功臣,理应受后人景仰。眼下秦军再次来袭,生死存亡之际,为褒扬忠臣义士的赫赫功绩,大王特命将马服君封号转赐予上将军赵括之子,以此告慰阵亡将士的英灵。”

    这时一位身着华丽翟衣的妇人携一幼童上了大殿,那妇人是赵括的妻子,幼童正是赵括之子赵平。

    由于只有三岁,远未到行冠礼的年龄,赵平头上梳着两个山羊角状的总角发髻。虽是一脸的童真稚气,赵平身上却穿着赵国贵族特有的红色深衣,背后腰带上还插着一枝翠绿色的玉笛。这是赵家族长的信物,赵母离世前依赵括的遗愿将玉笛传给了赵平。

    赵括妻子将赵平带到大殿前,就退到众臣列中观礼。赵平则在赵王面前跪倒,听司礼官宣读册封诏书,随后在宫中侍者的引导下向赵王叩头谢恩。孩子虽然年幼,但行礼却做得一板一眼。

    赵平在大殿上的一举一动都被负责监礼的平原君看在眼里,他突然觉得赵平的容貌和神态实在太像其父赵括了。当年赵括和父亲赵奢辩论兵法的情景以及赵括初任上将军时的英武之姿一一浮现在平原君的脑海中。可想到如今赵家只剩下孤儿寡母,平原君心中不由得一阵酸楚。

    “马服君向众臣致礼!”司礼官的高声宣令将平原君的思绪打断。

    只见赵平被宫中侍者搀扶起来,然后转身向在列观礼的大臣深深一拜。以平原君为首,赵国的公卿重臣们也齐刷刷地躬身回拜。

    此时大殿上所有人都已泪流满面……

    由于秦军来势迅猛,册封大典刚一结束,信陵君就带着手下启程前往魏国。这日一行人来到大梁东门外三十里处停了下来。

    虽说临行前赵王特意加封无忌为赵国公卿,但信陵君更希望以兄弟的身份面见魏王。他命唐雎先行进入宫,向魏王谢罪并请准许自己进入大梁。

    三年前正是唐雎将兵符送回大梁,因此他当即被魏王召见。唐雎身背一面七弦琴,进到王宫大殿,向魏王说:“公子无忌深知自己窃符杀将,犯有大罪。如今流亡赵国已有三年,日夜思念大王。今日公子在城外侯旨,请大王发诏书赦免他的死罪,并准许进入大梁与大王相见。”

    不等魏王开口,丞相魏其怒不可遏地说:“公子无忌放肆!明知窃符杀将罪不可赦,却要大王发诏书赦免。这哪里是在向大王谢罪,分明是逼迫大王承认自己有罪!”

    见魏王一时无语,唐雎上前躬身说:“为向大王谢罪,公子特意作歌一曲,要臣代为献上。请大王应允!”

    魏王这才明白唐雎背琴来见的用意,他示意侍者在唐雎面前摆上一条案几。

    唐雎将琴解下,端放在案几上,正是信陵君所用的“号钟”宝琴。唐雎略微屏气凝神,然后拨弦抚琴并随之吟唱道: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兄弟本同根,何必生疑患。

    唇亡齿且寒,窃符救邯郸。

    待罪居赵地,梦里望夷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