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长镜头

    第二百四十三章 长镜头 (第2/3页)

有村子,还有梯田。但这里放眼望去到处是悬崖峭壁,巨大的岩石,居然还有村子和农田,想想都感觉很神奇。

    六月份的天气很热,很快就汗流浃背,别的倒没啥,就是李睿现在头上戴着的头套,格外的闷热,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鬓角滑落下来。

    之前拍《征服》的时候他的发型就是毛刺寸头,原本以为还能凑活,但是戴斯杰却说不行,因为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人留这种毛刺,这种发型是劳改犯的标志,要不就是二流子,所以只能粘个头套。

    不过还别说,粘了头套之后,人倒是显得年轻了很多,和陈昆站在一起也不显得突兀。其实他就是长相老气,要说脸上的皮肤还会很光滑的,基本没啥褶子。

    大概走了十多分钟,毕竟岁月不饶人,快五十的戴斯杰喘着粗气,抹了把额头的汗,看到前面脚步依旧稳健的李睿,不由赞道:“哥子伙儿,硬是要得!”

    李睿停下脚步微喘着回头看看戴斯杰,笑道:“导演,你也要得!”

    说起来他也挺佩服戴斯杰的,走了这么长时间的山路,他尽管仗着自己年轻和强壮的体魄,但人家毕竟一把岁数,而且一看就跟书生似的,依旧不掉队,没见旁边的陈昆早已是气喘如牛了。

    “李哥,你厉害噻!”

    相比李睿半吊子的川普,同为川省人的戴斯杰和陈昆倒都是标准的川音,不过仔细听,还是能够听出两人口音的不同,戴斯杰是蜀州口音,而陈昆则说的一口地道的渝城话。

    中途休息了片刻,然后一鼓作气终于到了拍摄现场。正如戴斯杰所说的那样,这半山腰还真有一个村子,而且他们的农田就在悬崖边上,旁边只留下一条宽不足两米的石板路。走在这条路上,李睿甚至都不敢往下看。

    这还是白天,要是晚上呢?这黑灯瞎火的难道没人会摔下去吗?令人惊奇的是,据剧组临时雇用的几个当地群演说,从未听说过有人因走路而掉下山崖的,而且这还是半山腰,再往上还有几个村子。

    到了半山腰,那石板阶梯的山路不再象上山的路那样,沿着山坡蜿蜒而上。这山望着那山高,山路也随之沿着山的棱线走,往往两边都是悬崖,或者就建在山崖之旁,一面靠着绝壁,一面便是万丈深渊,又或者直接从两块大岩石中穿行而过。

    沿着山棱,高高低低的起伏,两座山头邻的近,就会呈一个“U”字形,上下都很陡峭。

    马剑羚和罗明进山的这场戏就是在一处“U”字形的山路上拍摄。三人到达现场的时候,赵春林带着场工们早已做好的拍摄前的准备。

    其实也没啥准备的,不需要灯光,不需要布景,只是将机器设备和道具搬上来,然后就在对面山头上支好机位。

    大概拍文艺片的导演都十分偏爱长镜头,或许他们认为长镜头、大全景会显得逼格很高。当初拍《苏州河》时,楼烨近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