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怎么演?

    第二百四十四章 怎么演? (第2/3页)

干活,哪怕象刚才那样反复折腾,原因就是剧组出手大方,五十块钱一天,在当地来说已经是很高的工钱了。

    吃过饭休息的时候,李睿对当地人那种“L”形的背架很感兴趣,背到自己背上试了试,原本装着石头的箱子很沉,如果提着箱子走路的话会非常吃力,但背到背上却省力很多。

    他还听他们这些当地人说,这个背架不止是用来搬运货物,而且还可以用来背人。只要在背架上绑上一把椅子,哪怕就是山路再崎岖,坐在上面的人也不用担心会摔下来。

    以前他们用这种方式来背媳妇,现在开发旅游了,他们还用来背游客,跟那种常见的两人抬的滑竿一样,成为极富当地特色的一种体验。

    他们这么一说,倒是让他想起了在这部电影中曾出现过两个用这种方式背人画面,一个是周讯饰演的小裁缝刚刚打了胎之后,马剑羚就是这样把她背回家的;还有一个就是“四眼”的母亲,一边悠闲地织着毛衣,一边让当地人就这样背着她在山里转来转去。

    那个同样戴着眼镜,短发、列宁装打扮,说话极为夸张的四眼的母亲,其实很象那个时代的第一夫人。还有包括原版画面中无处不在的太祖的画像;矿井坍塌,队长不惜被石头砸伤也要把太祖的画像抢出来;甚至马剑羚用小提琴拉的曲子也必须要强调“莫扎特永远想念***”等等,不得不说这是导演对那个时代的整个儿被扭曲的社会的各种嘲讽。

    下午,继续拍爬山的戏。相比上午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下午的时间更加充裕一些。上午拍的是他们从山顶往下走的正面镜头,下午机位调整,拍他们爬山的背影,依旧是丧心病狂的长镜头,依旧是上午的两个群演,背着装着石头的箱子在前面打头,后面跟着的两人几乎是手脚并用。

    从最近的南泉县城到马剑羚和罗明要下乡的凤凰山,山路需要走两天。两个刚刚从城市里被赶出来的学生,他们除了身体的疲劳,还是绝望,因为他们几乎看不到未来,整个人都变的行尸走肉。

    要展示这些的,是长镜头之后的近景和特写,但依旧没有台词。

    马剑羚要比罗明个子高,身体也要强壮在一些,在罗明步履踉跄,跌跌撞撞的时候,走在他身后的马剑羚时常要扶他一下或者拉他一把。

    “咔!”

    在拍一个他们踩着台阶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特写镜头时,戴斯杰第一次在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