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 针锋相对

    七十 针锋相对 (第2/3页)

史次丞华亚林,还是华玉玲皇后的胞哥。于丞相和梁尚书摊上这两个强劲的对手,必定会“针锋相对”。这下咱们有好戏看啦!

    望着金銮殿下连拜了三次的四位大臣,雍熙皇帝暗自琢磨:哎呀,这四人和两位居丞相乃是儿女亲家。更何况,御史次丞华亚林还是朕的小舅子。他们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联手为亲家翁请辞。真是存心让朕为难啊!

    不过,他想得最多的却是:如果,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儿,自己执意和这些两位居丞相的亲家翁计较的话。以后,万一传扬出去了。不谈别的后果,首先就过不了华玉玲皇后这一关。哎,今儿个这件事情真是让朕焦头烂额了。暂且看看他们双方的言辞,究竟谁“更胜一筹”吧?

    想到这里,雍熙皇帝只能冲着四位跪着的官员挥挥手,无奈地说:额,四位爱卿都是国之栋梁。不要拜了,就都站起来说话吧!

    闻听此言,四个下拜的官员眼光一亮。就像看见亲家翁得到雍熙皇帝赦免一样,他们将脑袋抵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说:嘿嘿,大功初成。胜利在望啦!

    接着,大理寺郎鲍国华就斜着眼睛走到于丞相和梁尚书的面前,气势汹汹地责问:两位大人,不管哪一朝哪一代审理犯罪嫌疑人。都有一条“三堂会审”的明文规定啊!首先,我俩要问你们我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两位居丞相被抓进天牢呢?其二,我俩也身为御史次丞和大理寺郎。为何咱俩也不知情呢?

    随后,御史次丞华亚林立即转向雍熙皇帝双手抱拳说:圣上,两位居丞相也是国之栋梁。审理他俩涉嫌犯罪的时候。咱和大理寺郎却一点不知情,这就充分证明了于丞相和梁尚书心里有鬼。为此,臣觉得如何处置“陷害李云龙”的四位涉嫌凶手呀?臣恳请圣上三思而后行啊!

    雍熙皇帝一听,心想:大理寺鲍国华、御史次丞华亚林两位卿家,为两位居丞相的辩护之词。说的也有理啊!哎呀,今儿个这件事情。朕倒是该如何决断呢?

    他心知肚明:当着满堂的文武大臣们,绝对不能破了每一朝每一代天子呵护人才的先例。可是,到底该如何继续维护“李云龙”呢?

    想到这里,雍熙皇帝禁不住低头沉思了一会后,就转向于丞相、梁尚书两手一摊说:两位卿家,大理寺郎、御史次丞替两位居丞相的辩护词。你俩可有说辞呢?

    于丞相和梁尚书一听,心知肚明:雍熙如此说,只是将问题全都抛给他俩而已。自己“跳出沼泽一身轻”啦!哎,如何为李云龙伸张正义呀?肯定唯有靠他俩“自力更生”啰!

    想到这里,梁尚书禁不住将嘴巴贴着于丞相的耳垂边说:于丞相,亏你考虑周全先派人暗中调查了两位居丞相的底细。否则,咱俩今儿个可就要栽啰!

    他的话音刚落地,于丞相就转向圣上双手抱拳说:圣上,臣的门生看见了贴在皇都城墙上的搜查令,画着李云龙的人像写着他的名字。陈秉着替“圣上呵护人才”之心,就让他向圣上告假回乡喝喜酒。捞得机会暗中查明大理寺郎和御史次丞,在岳豹在“秋闱”考场意欲致李云龙死之后,经常前往居丞相府很久才出来。

    说到这里,于丞相就转向刚才向他俩发难的两位强劲对手虎视眈眈地说:鲍国华、华亚林,就是因为这一点。本官才向圣上谏言,委实不宜让你俩“同审两位居丞相”。你俩可还有什么异议呢?

    他的话音刚落地,雍熙皇帝就赶紧“顺坡下驴”了:嗯,于丞相说得对极了。朕“秋闱”之后也听别的大臣反映了,你俩经常前往两位居丞相的府中。比之以前来看真是极其异常啊!

    闻听此言,大理寺郎鲍国华可就沉不住气了。他不假思索地说:咱和御史次丞华亚林是听说了,两位居丞相的嫡亲外甥离开居府游览京城名胜古迹,竟然意外地不见了。咱俩就经常去探望而已,别无二心。还望圣上明鉴,千万莫要被小人所蛊惑啊!

    梁尚书一听,气愤至极地反击:鲍国华,岳府兄弟俩身挂腰牌去了“秋闱”考场。显而易见,他俩压根就不是去游览京城的名胜古迹。你就别再替两位居丞相抱屈啦!

    雍熙皇帝也气得拍案而起,指着大理寺郎鲍国华恼怒万分地说:鲍爱卿,堂堂大男人就应该是一个“敢作敢当”的硬气汉子。你就“贼喊抓贼”啦!

    他的话音刚落地,满堂的文武大臣们的脑袋。全都三五一群地抵在一起,窃窃私语:嘿嘿,看他们四个人“针锋相对”着相互掐架。圣上现在“龙颜大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