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华夷之辨

    第四百零六章华夷之辨 (第3/3页)

偶无君,而礼义不废,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后世许多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没有民族主义,但实际上,古人们对民族国家意识最突出的表达莫过于华夷之辨,也就是说,古代中国人严格地以文化来区分先进的华夏族与落后的蛮夷,而不以血缘等单一因素来区分。

    直到二十一世纪,华夏文明仍然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战争和杀戮只能使人暂时屈服,而文化思想才能最快地同化一个民族,后世倭国在大员五十年的同化统治足以说明这一点:在太平洋战场上,倭国大量地征用大员人民参军,纳入倭军编制。还有许多人被征调到倭国,在各种武器制造厂和飞机制造厂工作,以补充倭国劳动力的不足。

    而大员人的表现居然和倭国人一样,甚至为了表现他们是皇民,他们比真正的倭人还要更倭。哪怕是近百年之后,大员人还有不少一心想要归化为倭人的大员皇民!

    大员人被同化程度之深,可见一斑。

    郝浴当然是奉了刘玄初的命令来的,因为来投顺的吐蕃人有不少想要加入大兴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在战场上搏杀立功来为家人争取到更好的生活。

    从这些跋涉数百里来到雅安要求内附的吐蕃人可以看得出来,军情司和向松派出的工作队在打箭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其中源源不断来往于川藏两地的商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走到哪儿,就会将大兴军的仁政宣扬到哪儿。

    没有人心甘情愿地被奴役,吐蕃人同样如此,以前他们逆来顺受,是因为无力反抗也无法改变,但现在有了希望,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去追求。

    吐蕃人要求加入大兴军,吴子正对此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当年吴三桂的四万关宁军当中,就有数千蒙古人组成的夷丁突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