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地主风险大

    第四百四十五章地主风险大 (第2/3页)

制者,该砍头的决不手软。

    哪知进了江南,才知道事实和他想象的完全不符,大多数有田的士绅地主竟然很乐意出售他们手中的田地,李元利大感不解,找顾炎武等人仔细了解过之后,才知道了其中原委。

    明清交替之际,除了投靠鞑子的文武将官之外,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时期,就连在明末锦衣玉食的世家望族,到了清初也普遍没落甚至破家,特别是那些拥有大片良田的大地主豪绅更是如此。

    当年南都陷落,给江南带来极大的震撼,大多地方一度陷入无秩序状态,江南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奴变和民变,有些人家则受到喇唬、乡兵、明军残部的劫掠和敲诈勒索,这些事件导致许多大户人家变得一贫如洗甚至是家破人亡。紧接着清军南下,杀掠更惨,当时吴郡八邑,只有太仓州和崇明县没有遭到屠城。

    鞑子攻占整个江南后,仍然在南方各省大举用兵,所需钱粮大部分靠江南赋税,无田无产者官府拿他没办法,目标自然就放在这些有田产有产业的世家望族和地主豪绅身上。赋税最重的时候,地主收上来的田租根本不够,还要倒贴。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受到清廷衙门里大小官史的敲诈勒索,家产田地越多者败落得更快。

    更让他们雪上加霜的是去前两年米价大幅下跌,最低时一石米竟然只售六钱银子!而清廷的赋税是按折色缴纳,并规定每石米折色二两。

    这在米价高过二两时,对地主们就有利,但米价大大低于二两,地主们缴纳赋税时,还得把米卖成银子再向官府交纳,这样算起来比应缴的赋税多交了三倍不止!

    粮食越是丰收,米价越贱,地主们越是交不起赋税,而满清朝廷对赋税的催逼更急迫,凡不完税的地主被抓到衙门,“造九斤大板,打至十五,未有不死者,三日内连毙数人!”“凡被杖责者,血肉狼藉。”

    为了保命,地主们纷纷卖田来缴纳赋税,但是田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