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精炮灭明”

    第五百三十二章“精炮灭明” (第2/3页)

强!最起码不用剃发易服!

    东虏入主中原,强迫汉人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而且也曾经向朝鲜下过同样的命令,但朝鲜军民百姓认为衣冠发饰都是中华礼仪的象征而拒不服从。

    鞑子为了笼络朝鲜,不久后就放弃了这一政策,这使得朝鲜人直到现在,仍然能够保持前明时的衣冠发饰。

    前些年的时候,鞑子只是逼迫朝鲜成为清朝的属国,称臣纳贡,但现在这种情况,鞑子根本是想要将朝鲜亡国,而且,如果没有大兴军的援军的话,鞑子攻破汉城,灭亡朝鲜已经是必然的事情。

    既然国家已经不可能再保存,那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内附?在以“小中华”自居的朝鲜人心里,将朝鲜纳入中原汉人政权治下,其实是最好的归宿。

    因此李元利在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同意接见朝鲜使臣。

    戊戌(一六五八)年正月十二日,权正道和金自光在礼部主客司官员的引领之下,踏进了紫禁城的乾清宫。

    礼毕,李元利不待权正道开口,便先说道:“贵使来到京师已逾三月有余,想必也知道其中原因!”

    既然朝鲜使臣已经上表请求内附,李元利也不再遮遮掩掩,直接将事情摊明来说。

    “外臣略知一二!”权正道垂手恭声应道。

    “朝鲜与我中华,书同文,礼同制,同根同源,数百年来名为藩属,实则兄弟之国!当年壬辰倭乱,大明以倾国之力救援,方保得朝鲜无虞,事后也未挟恩图报,可见两国之间深情厚谊!”

    李元利说中朝两国同根同源,这话却并非是为了笼络朝鲜人而胡乱攀扯的,连朝鲜人自己也是认可(当然后世某些棒子除外)。

    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牧野之战之后,纣王的叔叔箕子不愿接受武王的封地,带领六千“商”国百姓迁往辽东立国,史称箕子朝鲜。

    九百年后,汉燕王卢绾叛汉后逃至匈奴,其部将燕国将军卫满(姬姓卫氏,卫国宗室后裔)率千余人进入朝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