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七章 (第1/3页)

    199ⅹ年的前5年初夏

    冥冥之中好像是有上帝的安排,书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几乎都是在这一年的这个时候走到了他们各自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的人生轨迹都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改变。他们本来看似不可能相交的人生轨迹将因他们这次人生轨迹的改变最后发生某种交叉,并由此发出碰撞。

    1、

    初夏的一天中午,工厂的大烟囱已经有好几天都没有冒烟了,工人们无所事事的三五成群的在工厂里到处闲逛,等待着午饭开饭的铃声。这时,市第二肉联厂的广播喇叭高声地播出了一则通知:“今天下午不上班,各车间召开大会,传达厂部的重要精神,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请各车间严格考勤,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者一律按旷工处理,务必请所有职工都要参加,不得缺席!”

    市第二肉肉联厂是一个195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国有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在1960-80年代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企业,由于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屠宰、加工和销售都是由国营的几个肉类加工企业垄断了的,私人是不准收购、屠宰、贩卖肉类的。而且在西部的这个大省又是个养猪的主要省份,那时农村种庄稼的肥料主要就是来自于养猪,农民买油、盐、酱、醋甚至娃娃上学读书的钱也大部分靠养猪所得,所以农民也都有养猪的习惯和传统。当时每年全国各地都要从这个省调走大量的猪肉和猪肉制品,而相当一部分的肉品就是由市第二肉联厂生产的。

    在那个大多数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往往每人每月只供应少的可怜的半斤猪肉,那时如果认识一个卖猪肉的刀儿匠可以说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没有本事的象征。那时流传一句顺口溜“方向盘、听诊器不如杀猪匠有福气”,由此可见杀猪匠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许多人以能认识一两个驾驶员、医生或者杀猪匠为荣,这几类职业的人都可以给物资匮乏的生活带来许多的实惠。而那个时候的人们也以能够进总有办法得到一些生活中缺少的油水的肉联厂为荣,要想在那时的肉联厂当哪怕是一名普通的工人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没有一定的背景和关系或者不付出一定的代价你就只有羡慕的份了。

    关玉贵就是在1986年他20岁时进的市肉联厂。关玉贵的父母亲都是这个厂的老工人,他父母生了他们5个兄弟姐妹,关玉贵是老四,他的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的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他的三个哥哥姐姐正好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全部都到西昌等地插队,在1978年后才又回到了城里,不过都没有回到他们父母工作的肉联厂,而是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