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只是孩子

    第三十五章 只是孩子 (第3/3页)

年时修练家传内壮秘法,专修气血、易筋锻骨。他本是《易》学大家,由易释武,由易入武,走的是由外而内的路子,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是也。

    俞大猷为人坦荡,毫无门户偏见。见吕不鸣热切请教武学中难题。他坦然道:“吕兄弟,你出身道家玄门正宗,在内功炼气之道上,我远不如你的见识。我自束发起,从于军伍。军中技击又与江湖不同。二十多年来,这天下由南至北走了一遭,俞某在武艺技击上见识的多了,也有一些心得。吕兄弟、牛前辈若是不赚弃,俞某便大言一番。”

    又道:“俞某得李师良钦教导,平生擅长棍术。某以为: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若能棍,则各利器之法,从此得矣。”

    他详细讲解到:“要诀在于:中直八刚十二柔,上剃下滚分左右,打杀高低左右接,手动足进参互就。”在马上,他以鞭代棍,一一演示如何中直,八刚要刚在何处,手动足进的注意要点。

    聊得性起时,他竟拉着吕不鸣下了马,在队伍一侧,持棍操演。

    棍长一丈二,两头包铜。俞大猷持棍在手,右手握棍,左手压把。介绍道:“这是李师取长棍以备倭,改良齐眉棍法,特制此棍,长一丈二。我在军中将其棍法散繁集约。共八式。”

    说着,双手一振,起式操演。只见棍势如山,大巧不工。俞大猷一人使出,如同一队人使出。无论来敌招式千变万化,只是一打一揭,一起一翻,一点一压。

    “接敌时。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

    “千言万语不外乎‘致人而不致于人’一句。”...

    “‘后人发先人至’,不打他先一下,只是打他第二一下”...

    俞大猷此时虽然还未著《剑经》一书。但是他对武艺技击的理论总结己然成熟。他对吕不鸣讲解演示的技击理论,确实是字字珠玑,句句至理,对曾通武人那是千金不传的真法明道。不仅让吕不鸣受益非浅,便是牛大和闻讯赶来的狼三这样的武林前辈来说,也是频频点头,大是赞同。而令狐冲更是听得如痴如醉。

    “技击之道,如同用兵之道。不过‘因势力导,避实击虚’。俱是乘人旧力略过,新力未发而急进压杀焉。我想出‘旧力略过,新力未发’八个字,前言所述,都是此理。”

    “好个‘旧力略过,新力未发’,妙,妙,妙。”令狐冲抚掌赞叹道。

    吕不鸣沉思点头。

    而牛大与狼三两位长老却是相视苦笑。俞大猷所演示的技击理论并没有超出这个时代,相关理论在武林各大门派都有体现,只是没有俞大猷总结的那么系统,或是表述的文字过于枯燥隐讳,没有那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各家门派在教授弟子时,只会告诉弟子们只能这么做,不能这么做,招式要求一板一眼,差一丝一毫也不行。其中的关窍和机巧只会暗自传给嫡传弟子和衣钵传人。或是不录文字,口述传人。这就是:道不可轻传。

    而俞大猷如此无私之人,平生仅见。在行军道旁,公开把自己二十多年的心血讲授给仅见过几面的不相干的人。这样的心胸,这样的气魄,让他们相对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