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吕洞宾与何仙姑

    第十七章 吕洞宾与何仙姑 (第3/3页)

头正是唐未宋初以来,道家上八仙传说刚开始疯传的时节,所以玉衡大街马上是万人空巷,大家争睹吕洞宾、何仙姑的风彩,更有沿街的店面,已经排开了香案,点燃了香烛,万口同声请仙人赐福。

    一见如此情景,平时活泼好动的安苏是吓得直往后退,恬静美丽的安妮却只微微皱了皱眉,便朝公孙先生看去,那似喜似嗔的眼神看得公孙胜心神一动,只得宽大袍袖一摆,走上前来,口诵谒语道:“红尘万里起狼烟,清朗乾坤觅难现,青穹独木佑众生,紫微垣影江中现。咄、咄、咄,忠武出,妖魔退。”说罢谒语,朝汤隆微微示意,汤隆身影微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祥云平地而起,越来越浓厚,眨眼间便将公孙一清先生一行层层包裹起来,人影也由浓变淡,直到完全看不见,一柱香燃完,七彩祥云慢慢褪去,百姓们这才发现,公孙先生一行已平白消失了,一时间众人大哗,更有老者是指天发誓,说亲眼看见吕洞宾携手何仙姑,已腾云而去,而更多未能亲见者都在顿足捶胸,埋怨自家福浅不题。

    却说公孙胜一行仗着汤隆他们军工大队新近将民间常见的烟花改良成的烟雾弹一击成功,藏匿身形,带着安妮、安苏全身而退,到僻静小巷处租了辆大车,直奔城外天宝宫火宫殿而去。

    道可道,非常道。道观观道,圣人思考生命诞生、生长、成熟、衰落、死亡的本质,后世却简化成普世哲人的调侃:“你是谁?从那里来?到那里去?”道家认为,服用丹药可以使肌体延缓衰老。丹鼎派由此而生,丹鼎有外丹与内丹之分,外丹术源于先秦神仙方术,是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仙丹”。其后将人体拟作炉鼎,用以习炼精气神,称为内丹术。苏轼《送蹇道士归庐山诗》:“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陈师道注:“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

    公孙胜一行当然不是为丹药而来,他们此行,是因为雄州天宝宫火宫殿荣誉出品的双道人牌厨房刀具四件套而来。

    宋朝崇道,故此无下道观林立,但除有道法高深者主持的名观外,其实其它道观的生存环境并不太好,靠着几亩薄田的观产和百姓家做点法事的收入,道观很难有所发展,好在道士多擅炼丹,自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写成后,历代的方士们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实践,已认识到了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是在我们自然界的“大宇宙”环境里这种转化非常之慢,要经历上万年的过程,因而术士们就在炼丹炉中加以水、火,摸拟出自然界的各种情形,称之为“小宇宙”,在这里,各种条件都以几倍于自然界的作用于物质,因而这种进化的过程更快,有一点现代化学的催化作用的味道,而正是在术士们的点石成金的过程中,又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了许多他们视为附产品的科学发明来,雄州天宝宫火宫殿的秘炼钢便是其中之一,这些由秘炼钢制成的包括厨房四件套在内的钢铁制品便成了天宝宫的俗家名片,支撑着天宝宫的经济。

    缉事司自成立后,收集各类情报便成了其重要的工作,当缉司卫在侦查河北东路转运司密谍案中,查明司户房押司杨郁系宋朝在雄州的密谍首领,同时发现其与天宝宫道录清空真人来往甚密,由此,天宝宫便也进入了缉事司的视野,经过数天的侦讯,又相继发现天宝宫多名中层与辽国行人司、辽涿州常胜军等各有单线联系时,孟康、王定六决定收网,在向大本营报告时,宋江却对天宝宫的厨房四件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告诉缉事司何时收网待公孙胜定,由公孙胜全权负责对天宝宫的处置,这才有了公孙一清先生的天宝宫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