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关于印度市场的讨论

    第三百四十四章 关于印度市场的讨论 (第3/3页)

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可以把我赶出安然管理层的机会。所以,即便是达博尔项目困难再多我也必须进行下去。”

    “而且困难越多对我来说也有好处。因为只有我对这个项目最了解,安然想要达博尔项目成功,就必须我来负责。只是最后我仍然错估了印度政治的复杂性。95年印度大选,国大党败给了‘印度民族主义联盟’,安然和马哈拉施特拉邦合作的达博尔项目,因为投资巨大,成本高昂,成为对方最好的攻击目标。”

    郭守云了然的点了点头。

    “这是你们的资金没到位。否则,印度跟国外财团合作的项目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达博尔成了国大党反对派的攻击目标?”

    “当时安然正在全世界进行扩张,资金紧缺。领导公司的总裁里奇·金德很精明,比后来登上安然总裁之位的杰弗里·吉林经验丰富,也更有手腕。他看出了印度市场的风险,因为当时安然对印度不了解,也缺乏必要的人脉和信息渠道,所以暂时放缓了达博尔项目的投入。”

    “原本是出于谨慎的目的,想观望一下再做决定。可是没想到印度的时局变化的那么快,再加上竞争对手的推波助澜,达博尔一下子成了整个印度社会批判的目标。印度全国上下群情激愤,没有任何一个党派敢于触碰这个雷区。所以,原本可以继英国提赛德项目之后,成为安然第二个利润支撑点的达博尔巨型电厂项目成了安然公司最大的亏损项目。”

    想起当时的困境,丽贝卡·马克的语气也有了几分惆怅。

    沉吟片刻后郭守云继续道:“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法制不如发达国家那么完善。想要在这里投资,最大的风险并不是资金,而是政治。安然对达博尔的投资,一开始就独资控股,就注定了它的前途不会理想。”

    “我们当时也想过跟印度本土公司合作,但公司董事长肯·莱拒绝了。马哈拉施特拉邦派到美国招商引资的印度官员给出太多的保证,以至于绝大部分都忘记了风险。”

    “印度人的嘴皮子确实很溜!”

    郭守云认同的点了点头。

    “除了政治,我们也缺乏对印度市场的调查。以天然气发电的成本太高,电价完全超过了印度的电力市场价。如果马哈拉施特拉邦电力委员会购买达博尔的电能,就必须付出300亿美元,才能让整个项目收回成本。这成了反对派,以及印度人最大的攻击点。也是马哈拉施特拉邦官场腐败,安然公司动机不纯,剥削印度的最好证明。…我们自己把‘枪’交给了印度人,然后让他们打死了安然,真是讽刺!”

    “其实所有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安然内部。如果不是肯·莱疏离了安然的管理和战略规划,杰弗里·吉林片面的追求规模而不是真实的盈利,有能力掌控公司的里奇·金德过早离开的话,安然也不会沦落到破产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