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火星飞船残骸

    第723章 火星飞船残骸 (第2/3页)

器让得陆军地位直线上升。机甲在不遭受损毁的情况下可以飞行,也可以潜海,堪称三栖作战的划时代武器,赚足了眼球。

    张林的南太平海底基地的家中自然也有机甲,这款武器的研发还的归于他流传下的皇室秘本,早在十五世纪的时候,他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他的第一代机甲漫游者号可以飞行可以在陆地上组装成装甲车,可以在海里变成深潜一百八十米的海潜船,发到到可控聚变的时代,他也是率先完成了核动力小型化的技术,比中华国官方要早二十年。

    可控核聚变之父周拾光先生就是他秘密基地研究所曾经的项目负责人之一,其实在进入十六世纪以后,他所掌握的前沿技术愈来愈少,大多被国家政府给赶超。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与超级大国相抗衡的。

    而且,他的前生也就是另一个时空的二十一世纪,当代技术早已超越了另一个时空的科技发展,张林完全是靠百多年积累下的财富和人脉在暗中运作,相当于吃老本。

    这场由中华国和欧洲联盟的战争从开打到结束只有短暂的一百七十天,加上欧非战争也才堪堪一年有余,却共计烧掉了将近十六万亿元的军费。欧洲失去了战争主导权后,自坐到谈判桌上便陷入了经济萧条的大衰退境地。

    中华国也只是借战争稳定局势,同时实验新武器,并不想过多地削弱欧洲,所以战后条款中涉及一系列关于太空资源合作开发、经济援助、月球基站信息网络的援助计划。

    盘古天文生命研究所在1559年在火星上发现了生命痕迹以后,中华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太空勘察上,光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法走多远的,所以把各方势力联合起来是必然之举。窝里斗也得有个限度,打个输赢而非打到生死灭族。

    签订休战协议后,各国开始削减军备开支,封存核动力航母等武器,中华国将第三代可控聚变技术分享出来,并且把欧洲的艾森信息网络并入天眼网络,与美国的星眼网络组建成统一的地球联盟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