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分享教学,打破常规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三章 分享教学,打破常规 (第1/2页)

    果然,教书的趣味渐渐地淡忘了这些不快,因为这毕竟算不了什么,肖遥他们的浪漫风采是不允许悲伤的插足。尤其在分享教学“成果”时,他们是纵情欢笑。

    “我教的五一班语文,作文时,我一再强调,要学生学以致用,应用一些修辞手法,文章会写得很生动具体。结果在《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中,一个学生还真的学以致用了。大意是:爷爷在家睡觉,伙伴来邀,他为了不惊动爷爷,就象狗一样地爬上了屋,又象鸡一样地跳下了屋,然后又猫捉老鼠似的和伙伴们往河边跑去……”

    肖遥话音未落,文轩就接着讲起来:“学生造句太有趣了,我叫同学们‘造热火朝天’句,你猜学生怎么造?”文轩清了一下嗓子,说:“我哥结婚那天,哥哥和嫂嫂在洞房里干得热火朝天。”大家早已忍不住了,大笑起来。

    朱永强是比肖遥他们大二届的师范校友,教初中的语文,他没有碰到类似的笑料,一本正经地说:“别看这穷山沟里的孩子,一旦通了窍,还真是孺子可教也。记得我在教《赤壁之战》时,探究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利弊时,绝大数学生都知道弊大于利,说曹操很笨。这时我用‘争议点’去发散学生思维,问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吗?曹操真的很笨吗?结果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学生说曹操不笨,他用铁索连船,主要是针对北方人会晕船而设计的。而至于对方用火攻,曹操也想到了,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当然曹操过分相信冬天吹东南风机率少,这是犯了一个机会主义的错误。”

    “是啊!我也深有同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用‘争议点’去发散学生思维,能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黄民哲这时也接上话题说。“《司马光砸缸救人》是一个睿智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可据我所知,千百年来,从来就没有人怀疑它的可操作性。不曾想,我在《司马光砸缸救人》教学中,让学生去探讨司马光的智慧时?竟有学生提出一个石破天惊的疑问来。他说司马光不过是一个七岁的小孩,能够拿起多重的石头呢?凭七岁小孩拿的小石头,能砸破缸吗?”

    曾进从来很少谈教学的事件,这时也忍不住地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