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帝号(三)

    第四百零七章 帝号(三) (第2/3页)

    孔子死后,儒家分为诸多学派,内部争论不休。伏胜师传自子夏,对孔子传下来的学问,更注重与当下的实际相结合。

    这个年代,人们的观念里,既然相信鬼神的存在,伏胜认为,孔子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过于异端的学说。

    “非也非也。”赵人鲍白令拈着一小缕山羊胡须,“鬼神之事,虚言者多,并不可信。诸位可有真的见过鬼神?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正是相信,世上并无所谓鬼神。”

    “鬼神有之也好,未有也罢,我等谨守己心,顺其自然即可。”

    楚人桂贞对殿上众人的争论毫无兴趣。发源于楚地的道家学说,对楚人影响很大。桂贞长在楚地,从小接受楚地的巫鬼文化,后钻研《道德经》《庄子》,对什么都能坦然接受。

    朝堂上碰到学术争论,若是没有人阻止,哪怕三天三夜,也不能得出个结果来。

    古人惜字如金,一些典籍上的字眼,后人为了断句,就能争论两千年。

    “肃静!”

    当值的御史史禄,眼见嬴政的面色有些难看,不得不站出来阻止这些高傲的博士:“大王召集朝会,乃是为了议帝号,你等既然不认同襄侯、高武侯提出的尊号,可能拿出自己的尊号来?”

    史禄的脚步停在孔门后人孔鲋的面前,静静的恭候着。

    儒家为显学,各大战国的儒生,均奉孔子为祖师。孔子的嫡系子孙,身上自带家世光环,人人都会不自觉的给三分尊重。

    “三代圣王,曾于泰山封禅,感悟天命。泰皇、泰山,天命有所牵连。鲋以为,大王可东行泰山,举行封禅,祭祀上天,进位泰皇。”

    嬴政称后,还是称帝,孔鲋并不关心。儒家子弟的心里,口口相传,古代曾经举行的封禅大礼,具有异常神圣的虔诚地位。

    齐鲁之地,泰山耸立于山东,睥睨天下。雄俊的泰山,在儒生心目中,无疑跟天命具有某种联系。

    “封禅之礼,只有得到天下人认可的圣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