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法正

    第四十八章 法正 (第2/3页)

  本来自袁术被逐出南阳,曹操匡亭大破袁术之后,曹操-袁绍-刘表这一同盟就处于上升态势,尤其是袁绍,成为当之无愧的北方霸主。不过自刘备崛起之后,这一同盟的扩张就遭到了极大的遏制,曹操向徐州、袁绍向青州的扩张都被刘备所遏止。

    中平二年,刘备迎接汉帝之前,袁绍的谋士,担任奋威将军的沮授建议袁绍迎接天子到邺城,郭图等人认为汉道凌迟,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若迎接天子,服从之,则失去权力,不服从,则失去名望,反对迎接天子。

    袁绍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刘备迎接天子之后,自秉大政,海内名士,多投奔朝廷,为刘备所用。刘备辟土四面,横扫河南,袁绍才后悔不迭。

    现在袁绍虽想南下与曹操一同攻击刘备,但是公孙瓒败而不死,袁绍也不敢无视他的存在。袁绍一度想扶植刘虞的儿子刘和继承刘虞的势力,拖住公孙瓒,可惜刘和生性懦弱,挑不起大梁,袁绍只得作罢。

    程昱提出的两个办法,曹操其实都不满意。曹操自己想来想去,其实也只得这两个办法,这才把一众谋士请来商议决策。

    郭嘉:“兵法云,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走。目下正面迎敌自不可能,若投袁绍,则心有不甘;另寻根基,亦难上加难。唯有将诸城粮食、兵力都集中到东阿、鄄城、范县,然后以一部精锐守东武阳。河南诸城守军,且战且练。守者逸,攻者劳。如果能稳住人心,坚守一年,不无可能,届时形势又当有变。”

    任峻:“如果把各城的粮食都集中起来,那么倒是足够三万人吃上两年。不过如此一来,各城的百姓若是遇到灾害,可就难以幸免了。”

    曹操:“袁术尝道,为成大事,岂惜小民。今日事不得已,也就只能如此了。”

    郭嘉:“刘备素以仁德自诩,他不会不管百姓死活的。只是这样一来,时间一长,军心恐怕就要瓦解了。”

    程昱:“如果事不得已,就只好遣散动摇的士兵,只留下青州兵和东郡兵。”

    曹操点了点头,令夏侯渊、曹仁两人,各率本部,设法牵制刘备进军的速度,为转运粮食、集中兵力争取时间。他则准备率精锐五千人,渡河前往东武阳——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曹操依然没有放弃翻盘的希望,而这五千精锐,就是他最后的本钱——一旦时局有变,这五千人能够发挥的作用,远比他们留在大河以南发挥的作用大。

    与曹操朝不保夕的焦虑不同,在雒阳的王翊,就要从容得多了。

    刘备一直怀疑在雒阳担任大司农的荀彧与曹操保持着合作关系,因此一直以来,刘备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