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昆仑绝巅观天下 回家过年还修真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九章 昆仑绝巅观天下 回家过年还修真 (第1/3页)

    想到自己现在已是步入先天境界的武者,同时又是引起后期的修真者,也许是千古第一人啊,吴量内心是充满了喜悦和自豪的。本来想借助刚刚获得的神识查看一下玄机子老道留下来的东西,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带在身上,而是所在学校宿舍的箱子里了,于是只好作罢,等回了学校再说。当然,在这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完,那就是寻找昆仑山的主峰。

    对现在的吴量来说,寻找主峰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将身形稳稳的定在空中,吴量放开神识一扫。很快,就发现了最高峰,也是灵气聚集最浓的一座高峰,与自己所在的这座高峰相邻,但比这座高峰高出了不止五百米。稍微在空中提了一下气,然后认准方向,急速划破天空,身影杳然掠去。

    两峰相距本来就不远,吴量只是瞬息之间就来到昆仑主峰,落到峰顶,站定之后,吴量开始放眼看去,极目云霄。

    顺着昆仑山巨大的山脉走向,吴量此时虽然视力远超常人,但是依然难以一目穷极,此时此刻,吴量觉得自己在天地之间依旧是那么的渺小,唯一不同的是,自己是一个生命相对来说比较长久的人而已。感慨之余,吴量仰观蔚蓝天空,想到那浩浩星宇,自己何时才能得以飞出地球,进入那寰宇星空,探寻宇宙奥秘,心中惆怅不已。

    不过转念一想,至少自己已经是先天人物,延寿几百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况且拥有一身强悍的武功,比一般的人不知好了多少倍啊。于是,心情又好了许多。想到这莽莽昆仑,天地间也不过是独此一家,想到天下间的强者,或许现在没有多少了,吴量现在终于明白一点了,也就是为什么自己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先天级数以上的高手,原因跟现在自己的状况有关。

    在未成先天之前,自己并未有感叹人生如蝼蚁,但是为什么自己自己成就先天之后反而有了这样的想法呢?难道不是因为自己已经有了把握自己的力量?所谓天地人三才,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已经消失于古老的传说之中,但是现在人们的发展,难道不是为了更好的存在与天地之间吗?那些进入了先天境界的人,已经是半神的存在,数百年的时间,足够他们获得更加强大的力量,足以支撑自己生命的另一次延续,或许,为了那一个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修的目标,他们根本就不愿意浪费任何无聊的时间。几百年的时间,尘世间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还能够于他们有关联了,他们早就不再是人间人了啊。

    吴量想到这一点,也就明白为什么自己还有其他的后天高手没有遇到先天高手的原因了,即使遇到了,自己当初那点功力也是无法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是先天高手的,就像现在的自己,如果真的想隐姓埋名,大隐隐于市,中隐隐于朝,又或者小隐隐于山,估计没有人能够看的出自己是先天高手,而自己亦不会干预一般人的生活,在自己眼中,这些不值得自己出手,就好比天地一般,任何东西都有其作用的地方,越俎代庖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不良的影响,就好比现在人们所面临的生物物种入侵一样,若不是人们将那些新物种带离原本生活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有现在造成很多物种灭绝的现象呢?可见,逆天道而行,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们可以承受的了的。[www.kanshu.coM]

    自己现在可以在举手之间造成巨大的破坏力,在世俗眼中,或许已经是神了,但是自己能够肆无忌惮的随便使用力量吗?自己习武,自己修真,难道仅仅是为了追求力量而已吗?力量或许并不是天地真正的大道,而只不过是一种体现而已。

    道家修真,讲究德行,但并不是现在人们所看到的行善积德,因为这种让人们所知道并受到赞扬的修德,并不是修真人的修德,老子说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就是说上品的德行,即使做了功德的事,但在自己心中,并不觉得是有德;如果是下品德行,他做了功德,便把自己已做功德的观念,或得失的观念存在心中。可见,现在的人们所说的德行,在修真者的眼中,不过是下品的德行啊。所以说,为什么真正修德的人反而被人所不见,而某些做了对自己来说本来就不是什么难事的人,偏偏大肆宣扬,深怕世界上有人不知道一样,这种德行,或许不该划入德的范围。

    面对未来,自己何去何从?难道这世上先天高手真就那么少?自己传下浩气,本就一心想借此弘扬武学,让人们能够回归到追求自身的道路上来,使得人本身在浩瀚宇宙中能够不惧基本的破坏力量,使得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不至于让人变得越来越依靠外物,从而能够更为强大。且不说能不能有人也可以进入先天,只是想想如果人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反应速度加快了,生命延长了,对人类的发展岂不是更够帮助?

    吴量站在昆仑绝巅之上,俯瞰大地,心中思绪万千,或许,正是应了那句话,即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足足站了三个多小时,吴量才从无限的感慨中恢复过来,看看天色。估计是下午四五点了,吴量决定回去了。

    放开神识,吴量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