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第六十九章 (第3/3页)
了!
公允地说,不是曲辕犁不好,而是和李青松的期待相比,这一点点好太微不足道。
一般来说至少要四十到六十个农人才能供养一个脱产士兵,李青松即使维持现有士兵规模不变,也需要五千人左右的群众基础。
理想和现实之间目前有四千七百人的差距。
除非他在梦里点出什么爆炸提高生产力的技术,不然像曲辕犁这样的小发明是弥补不了那巨大的沟壑的!
李青松蹲在田埂上闭着眼睛想事情,欢呼的农人看他样子好像不太愉快,渐渐也没了动静。
他忽然睁开眼睛对管农老头发问,“如果放在以前在家种地的时候,你愿意花钱买这种犁吗?”
“噫。”管农老头爱惜的抚摸着身侧犁车,粗糙结茧的大手动作却很是轻柔,“庄户人家,买不起这样的好东西哩。”
这具犁车保持着修茂人一贯的风格——木质构件由上等松木接榫而成,不但仔细刨平甚至还抛了光。上等钢制犁刀在泥土覆盖下,也依然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寒芒。
总的来说和一般农具的风格简直天壤之别。
“不是这么好的。”李青松对修茂人的所作所为很是无语,“就普通做工。”
“那,五百文能置办下也值了。”管农老头忙不迭说道,“这是能传代的大家什。”
类似的小改进只有在足够的规模效应下,才能产生足量的效益。李青松清楚自家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攒出足够的规模了,不过假如拿去贩卖呢?
唐藏没有专利法,曲辕犁简单的结构也很容易模仿,说穿了一文不值。唐藏农人只要弄明白这玩意儿大抵是怎么回事,五花八门的自制品立刻会扩散得到处都是。
但要是能掐好秋耕的时间点,突然拿到市面上出售,头一年赚笔快钱想必是没问题。
不过嘛,李青松心里也清楚光凭自己是根本不可能完成大规模铺货销售的,具体操作还需要找商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