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八章 落幕

    三百三十八章 落幕 (第2/3页)

,在战兵带领下,举着窦家一众人的首级,去附近的村庄收粮。

    明义军并没有用绿林规矩对这些村庄进行抢劫,他们根据济州附近的市场粮价,又提高了半成,用真金白银来购买百姓手中的粮食,为了防止百姓不卖粮,明义军根据谛听的情报,给各村定了卖粮食的数量标准,完不成任务,就抢夺村中保正、耆老家的钱粮来抵。

    此外,明义军按照自己的税收标准,向各村庄有田的百姓征收田税。

    为了宽百姓的心,他们临走时配合村民做了一个假的抢劫现场,让保正报告知州府衙,村中粮食全被明义军抢去,本年无粮可交。

    并且告诉百姓,若官府敢派人来收粮,让他们立马向明义军通风报信,明义军会派人整治这些收粮官吏,若有百姓还是因此蒙受损失,明义军便把收取的税粮如数奉还。

    但若官府前来收粮他们不报信,明义军概不负责。

    为了保住自己不再交朝廷那沉重的税收,很多百姓都愿意偷偷向明义军报信,如此一来,官府有什么风吹草动,明义军立马便会得知,也算是变相把这些百姓绑在他们的战车之上。

    明义军打的济州禁军近乎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开,所属各县镇的官府都陷入了沉默状态,对于明义军光明正大去各村征粮的行为,没有人敢站出来。

    先前跟抬头庄一样硬气,唱反调的豪强恶霸,瞬间没了骨气,纷纷派人带着金银珠宝,向明义军表忠心。

    对于那些并不算穷凶极恶的豪强,花荣并没有为难他们,严肃警告他们以后不许作恶之后,让他们把该交的税收交上来,并令他们把今年收获的三层粮食带来,跟明义军做交易,花荣这一次并没有全部用真金白银,而是用了六成铜钱,四成天刀币作为贸易货币。

    不是花荣坑他们,实在是明义军真穷,拿不出那么多的真金白银来收粮食了,只能这样做,不过这些人也不算亏,天刀币明义军是承认的,只要他们足够大胆,完全可以用这些钱买明义军出产的各项特产。

    至于有几个被谛听营划了红圈,恶贯满盈的恶霸,花荣并没有接受他们的道歉,直接把他们轰了回去,空出手来的战兵直接大军压境……

    ……

    济州官军全线崩溃,济州府也成了明义军的后花园,消息传回东平,东平那些本来蠢蠢欲动的牛鬼蛇神,顿时偃旗息鼓。

    没过两天,一车车的精品海盐,被悄悄送到了东平以及各县的府库,随后满载着粮食运回了梁山泊。

    成功,并不全是靠运气和偶然,每一次的成功,都有人为之付出数不尽的辛勤汗水。

    成功最终的归属,是那些有准备的人。

    济州官府跟明义军第一阶段的战斗结束后,明义军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在军机处的策划下,开始更加严格的训练。

    各主战兵团不禁白天训练,便是夜间都在进行着紧急集训,否则单单凭借着临场发挥,摧锋、雷霆、玄武、重骑这些兵种绝对不可能在晚上还能配合的如此完美。

    那些被连环马砍杀的朱雀营战士,多是训练偷懒、体力跟不上之人,到了战场上,跑不过拘魂使者,只能说他们运气欠佳。

    ……

    济州境内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冲突,都以明义军的胜利而告终,双方都保持了足够的“克制”,并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战斗,随着匆忙的秋收工作完成,梁山周边再一次恢复了平静。

    济州官府最终没能从百姓手中收到税收,受到明义军保护的百姓,开始转身夸赞明义军仁义,经他们之口,使得明义军的仁义之名,开始在广大百姓直接大肆传播,被妖魔化的明义军,在百姓心中重新树立了形象,很多百姓都恨不得明义军把他们所在的县镇也接管了,让他们能够从喘不过气来的税赋中直起腰杆来。

    明义军不再只是绿林中名声响亮的霸主,在底层百姓之间也开始竖立了自己的正面形象,取得了更多的民心。

    ……

    东平府境内无大事发生,税赋如期上交,全体官员受到了中书省、枢密院二府的嘉奖。

    济州官场却发生了大地震。

    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