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分歧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四十二章 分歧 (第1/3页)

    史载:大同为古云中地,汉代之平城,北魏之代都,大明设府,东连上谷,西北迫虏,西南捍畿辅、晋阳,自昔华夷互争之地。本镇临极边,虏疾驰辄突至城下。

    有明一代,蒙古诸部落进犯和入贡都取道大同,地位非常重要,发挥着外御蒙古,内藩京师的重要作用。

    永乐十二年,置镇守总兵官,佩征西前将军印,驻大同,专总兵事,节制山西都司、行都司备御军马。自此,大同镇正式设立。

    按照文经武纬的体制,明代九边边防官制,都是由武将、文臣和中官组成。武官系统以总兵官为首,包括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把总等。文官以总督、巡抚为首。中官由宫中太监担任,郭敬就是当时的镇守中官。

    不同于中后期文官集团的崛起,此时的勋贵武臣在边镇占据支配地位,文臣参与并不多。

    土木之变后,鉴于边防事态恶化,在王直的建议下,将宣大两镇设一巡抚,改为宣府、大同各设一巡抚,任命工部尚书石璞为宣大总督,节制三司,加赞理军务,实际逐渐由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大同设八路十七卫七十二堡,原额马步官军十三万五千七百七十八名,除去战死逃散,和分调京城的兵马,总兵郭登手中可用之兵不到三万,其中骑兵仅有五千余。

    根据明初定制,在边官军三分守城,七分屯种,所得上交后,用于折银买官马。开始尚能严格执行,可实际上到土木之变前,大同一带被勋贵将领侵占军屯已达万顷,士兵无地却苦于赋役,战斗力可想而知。

    郭登就任总兵时,最大的困难不是城外游弋的瓦剌骑兵,而是城内军民意志的涣散消沉。当时城中名义上,是以随朱祁镇出征时,留守大同的广宁伯刘安为首。

    刘安是靖难功臣之后,为人耿直单纯,让他带兵打仗还可以,可是镇守一方就略有不足,尤其是得知皇帝被擒后,整日借酒消愁,常常痛哭不已,实际大同防务皆由郭登一人维持。

    郭登仪表雄伟,美髯过腹,颇有古代名将之风,不仅奇谋秘策不断,而且遇事能身先士卒。土木之变后,大同守军许多已战死,城门紧闭,人心惶惶。郭登慷慨激昂,整修城墙,修缮兵器,安抚士卒,悼死问伤,亲自为伤兵裹伤敷药,每到一处,必然对军民说道“我誓与此城共存亡!”

    开始的时候,军民出城运送补给、樵采打柴,经常被瓦剌人劫掠骚扰。郭登着人造了四百辆偏厢战车,其作用就相当于后世的坦克,以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