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差遣一年

    第十四章 差遣一年 (第2/3页)

、史、子、集,或用前人诗句,考生做诗的时候,必须了解诗题的出处,写出的诗篇,才不致违背题意题情,太祖皇帝时的某科会试,以颜延之诗“天临海镜”句为题,原诗的意思是“人君在上,如天之临,如海之镜”,许多人却误认为月光,只有十六人知道题目的出处,结果这十六人全部极其幸运地被录取了。

    李祭酒在《试帖诗选》上还写道:唐代试律,一般为六韵,而四韵、八韵的都很少,本朝乡、会试用五言八韵,童生试用五言六韵,岁考、科考、复试、朝考均用五言八韵。限用之韵,称为官韵。官韵只限一韵,在题旁注明“得某字”。

    试帖诗和律赋不是一回事。试帖诗也叫赋得体,因为题目前面常冠以“赋得”二字。例如“赋得湘灵鼓瑟得‘灵’字”,即是用灵字所属之韵作诗,这个韵也称官韵,多为五言六韵或者八韵排律。六韵就是十二句,八韵则是十六句。因此,试帖诗又叫五言八韵诗,也是一种形式古板、要求严格、不能随意抒发情感而只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诗题。

    试帖诗是五言的,共十六句,首尾各两句可以不用对偶,其余各联必须对偶,限定以某字为韵,在题目旁须注明“得某字”韵。试帖诗的结构和作法,大致和八股文相同。

    比如,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部分必须使用排比对偶而两两相对的双股行文,共计八股内容。而试帖诗的首联名破题,次联名承题,三联如起股,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结联如束股。

    首联和次联,必须将题目字眼全部点出,如果题字太多,不能全部点出,则将紧要字眼点明,务使题义了然。三联领起,四、五、六、七联或实作正面,或阐发题意,或用开合,或从题外推开,或在本题映切。结联或勒住本题,或放开一步,本题未点之字,也可在此联补点。全章之法,由浅入深,由虚及实,有纵有擒,有宾有主,相题立局,不可凌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