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活字印刷

    第四十二章 活字印刷 (第2/3页)

对于这些已有的旧书版就尽力保护好,把今后的人力用在刻新书版上。比如,此前从长沙府带回的《天工开物》书稿,他是必然要将此书付诸印刻的,宋应星的后人宋一佐还在岳麓书院翘首以盼呢!还有传教士艾利欧那里获得的几部来自西方的科学经典著作,贾珠也是想着印刻成教材,尤其是岳麓书院的指定教材。

    于是,贾珠凑请将国子监书版库改设在中门之内,不仅进行刊刻新书,还负责修复旧版。为使书版保存更好,贾珠还采取了防虫、防潮、防火等措施。由于书版木料因浸水时间过久而出现涨版,以致字体模糊不清,所以同一块书版不能进行长时间印刷。

    即使如此妥当地保管,贾珠却仍然发现,雕版还存在着其他明显的缺点。比如,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但是刻版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就成了废物。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

    对此,贾珠第一时间想到了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活字印刷的发明,可以说就是为了克服雕版印刷的弊端,但摆在贾珠眼前的事实却是,活字版这种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关资料也仅仅存在于前朝的一些书籍中。原来,在几百年前的一个雕版印刷作坊里,一个名叫毕昇的普通刻工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活字印刷。

    毕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