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自谓经过旧不迷

    111自谓经过旧不迷 (第2/3页)

   “是我娘。”郑宇转过脸,对她欣然一笑,“我带你去太辟学舍看看吧。”

    元葳点头,转而又想起了什么似的,“但,我想先去换身衣裳。”

    “你没有带长衫来,就穿我的衫子吧!”

    元葳微愣,对上他了然的目光,只能无奈一笑。

    这个男人好像越来越能猜出她的心思了。

    太辟学舍设在楚都城南,不像西陵的涵雍学舍建在城西,但两学舍都是一半靠着城墙,一半围绕着从护城河里引来的水。学舍靠城墙的一面是山林,城墙外就是护城河,所以,学舍就像一个孤岛。岛上环境清幽,屋舍雅致,来到这里的学生很容易潜心向学。学舍了,讲究文武并治。文师学问渊博,武师武艺高超,当然也有文武均通的老师。而涵雍与大辟的重要区别是:前者重文,后者重武。

    西陵国本藏灵祖师生长之地,东楚国又是祖师当年率部东迁之所。祖师的文武传统主在这两国保留。两国又都很重视学舍人才的培养,尽量择优,为我所用。而因为优秀,出自两学舍学生,也很为其他诸侯国所赏识。

    桥下河水清澈,流淌无声,几艘小小渡船横陈岸边。

    谁也不会怀疑,过桥向太辟学舍而来的,不是两个风度翩翩的学生,其一温文尔雅,其一飘逸出尘。

    他们都曾求学于学舍,一个在东楚国的太辟,一个在西陵国的涵雍。

    过了桥就是学舍大门,气势恢宏。郑宇指着门楣上的的匾额道:“这是太辟大师留下的真迹——学承沧祖。”读匾额上的字时,他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仰视这四个苍劲而厚重的大字,元葳想起涵雍学舍的一块的牌匾,题曰:文治武功。

    “大师的本意,是传承沧灵祖师的礼乐诗书,培养治国之才的吧。”

    如此聪慧!郑宇暗暗赞赏,微笑着看向她,“诗书礼乐乃含始祖学问之精华!”他回头观摩着“学承沧祖”四个字,继续道:“后世皆知,祖师留给我们的,一是早年居关中时的礼乐教化,一是返还关中铸青剑所成就的一统天沧,所以对他的文治和武功传承并重。然,武,并非祖师有意为之,实迫不得已。若诗书礼乐尽其能事,则民受教化,又何来天沧的分崩,诸侯争霸,民罹其难,天下之乱?”不觉言语稍带义愤和叹惋。

    他想起了赫德十五年,收服南蛮的情景,当时沉重而复杂的情感仿佛重现。

    身边男子不知想到了什么,原本温润的神色,渐渐变得复杂。元葳也想起了赫德九年,也就是她十岁那年,西陵国都在戎族的铁骑声中摇摇欲坠的情形,城头的少年一脸凝重,仿佛瞬间成熟,城墙下烧杀抢掠,多少仇怨,多少冤魂,多少未成年的孩子横死,多少英勇的壮士绝望,多少如花少女被劫往荒漠,任人蹂躏……

    3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