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安排伊始

    第七十三章:安排伊始 (第2/3页)

,那便别来了。”

    楚玉山一呆,颤声道:“公子,这……是,谨遵公子之命就是。”

    苏默脸色放缓,示意他边走边说:“你是读过书的,当知道子贡说孔子事吧。所谓移风易俗,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你可明白了?”

    苏默这话说的典故出自《吕氏春秋察微篇》,是说当时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有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或沦落为奴,只要能够把人赎回来并帮助其获得自由,就可以从国家得到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人救回来了,却推却了国家的赏金。孔子听说后就说,子贡这事儿做的不对。他说,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民俗,教授引导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你富有不需要这份奖金,但是整个鲁国却是穷人多而富人少。今日你拒绝了奖金,看上去被人称颂你的品德,但是如此一来,后面再有人救了人回来怎么好意思去领取奖励?若如此,久而久之,就没人肯去做好事儿了。子贡这才省悟。

    而孔子的另一个徒弟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人便谢了他一头牛。子路就收下了,孔子高兴的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苏默这会儿说起这个典故,就是告诉楚玉山,你自己念着我的恩惠不肯要工资,要给我白干。好,那是你乐意。可是别人呢?如果大家都因此碍着面子不要钱了,那谁能保证没有心里不痛快的?心里不痛快了,就会有了怨怼。这样一来,一旦遇上事,怎么可能保证忠心?这和子贡拒金是一个道理。

    而苏默点明,食人之禄忠人之事,便是明确劳而所得这个标准。人情可用在某一件事上,或在短时间内有效。但是要想长远,就必须有附和双方的利益来维系。

    楚玉山大汗淋漓,这才知道自己差点误事。苏默说招人,明明第一句就要求了忠诚两个字。但若是依了自己那般做,这最重要的一点,便必然最终成空。

    想想公子今年才不过十五岁,自己枉自痴长近一倍的年岁,但在人性了解上,却是跟公子相差不可以道理计,心下由是由是叹服由是惭愧。

    当即惭愧道:“是,公子,山明白了。是山想的差了,险些误了公子大事儿,请公子责罚。”

    苏默摆摆手,不耐的道:“我责罚你什么?一点点事儿就责罚责罚的,谁人不犯错?便是圣人也不敢保证。我只是希望你遇事尽量仔细些,你是读过书的,明事理,以后越来越多的事儿,我也指望交付给你。做错了事儿再去责罚有用吗?能挽回损失吗?所以,做事前就思量周全,不做错才是正经。”

    楚玉山满面羞红,唯唯诺诺。

    把事儿交代清楚了,苏默便转身离开了。房子图纸早已给了楚玉山,有他监工,应该不会错。

    离了灾民营,苏默又往张文墨那边走了一趟,告诉他自己准备印一本书。

    张文墨问起类别和数量,苏默大体说了,数量张口就是一千本。张文墨大惊,急忙拦住,低声道:“这种书怎可发这么多?流传出去,其中所载岂不近叫人知?当秘而藏之,择人而授方是正理。”

    苏默就笑,道:“我便是要叫人尽皆知,我恨不得天下人人皆知。你别劝,只管照我说的准备就行。明天吧,不,后天吧,我估摸着加上画图,两天时间应该够了。”

    张文墨急的跺脚,却是拦不住,目送着苏默远去,想了想,拎着袍襟就往张府而去。

    待到了府中,将事儿一一跟张越说了,张越微微闭着眼睛,琢磨半响,忽然笑了,吩咐道:“你只管照他说的办,他的心思,大着呢,你不懂。”

    张文墨狐疑,只是见张越老神在在的,只得应了,叹息着出门去了。

    这边张越眯着眼,手捻着胡须思索半响,抬手将张宇唤了进来,吩咐道:“你留意下文墨那边。等苏讷言的这本册子出来,先给我弄一百本来。”

    张宇应了声是,笑道:“老爷可是想着往京里送?”

    张越笑的跟只老狐狸似的,悠然道:“奇花异物谱啊,就单凭着一个奇,一个异字,侯爷那里必然是要动心的。宫里咱家娘娘刚刚诞下小公主,若能寻得一二奉上,定能讨得娘娘欢心,也是为小公主凑个好兆头。所以,这册子出来了,京里各处勋贵贵人那边,一定要抓紧送过去,但有能对上的,第一时间买下来。嘿嘿,苏讷言求个名,咱们跟着图个实惠,两下得利。这叫啥来着,那小子说的,哦,对了,是双赢。哈哈,就是这词儿。不过,咱们也算是又帮了他一把吧,这情他领也得领,不领也得领啊。”

    张宇就笑,挑了挑大拇指,转身出去了。

    所谓老狐狸老狐狸,不外如是。苏默却不知道,还不等出门,自己就先被算计了一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