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节 向斯维里河,前进!

    第01节 向斯维里河,前进! (第2/3页)

上百个战斗群,象一条条激流向北流淌,又象无数支匕首,在这遍布河流密布,沼泽遍地,道路稀少,林海雪原的地方穿越。部队象章鱼一样到处伸出触手,前面的部队遭到敌人阻击,后面的就绕过去;这边的被苏军包围,那边的越过正在鏖战的战场。一支摩托化分队被消灭,更多搭载步兵的坦克、装甲车、履带式摩托或脚上套着雪橇继续向前。

    在此同时,主要由俄国志愿人员和战俘组成,并经过严格训练的几十支小分队渗入苏军防线。其中包括卡尔梅克人在内的勃兰登堡部队。他们深入敌后剪电线、打伏击,杀人放火,偷鸡摸狗,劫道打闷棍,甚至组成营级别动队端掉了苏军第四集团军22师师部,把梅列茨科夫的苏军搅成了一锅粥。

    在安德里加强营和41军主力向北迅猛突进的同时,41军第8师在1军配合下,向苏第54集团军来了一记重重的右勾拳。

    自14日以来,苏军向南挺进几十公里,正在对基里希屡攻不下,大部队集中在格拉热沃到基里希一带,结果,苏军后方的格拉热沃到沃尔霍夫一线兵力空虚。德军第8师从普鲁森以东的桥头堡出发,直指38公里的新拉多加港,一举切断了向南突进、头重脚轻的苏军。

    新拉多加是列宁格勒州的一个城市,1704年由彼得大帝建立,位于沃尔霍夫河注入拉多加湖之处、东距列宁格勒市121公里。1941年9月,德军第18集团军从陆上封锁列宁格勒后,内地的物资经过提赫文、沃尔霍夫铁路,再运到新拉多加装船,通过拉多加湖送到列宁格勒。

    进攻第二天,德军前锋出现在新拉多加东南,港口物资堆积如山,苏军奉命往面粉上浇汽油,准备一看见德国人的影子就点火。这时出现了一些“内务部队”,贼头贼脑地在附近游弋,当守卫物资的苏军露出炸毁港口、破坏物资的迹象时,“内务部队”马上向其开火,并与随后起来的德军会合,把抢救回来的物资据为已有。

    这支“内务部队”是眼镜大学生率领的“红色猎人”突击队。

    21日下午,41军第8师师长布兰登贝格尔少将兴高采烈地向赫普纳报告:“德军进入新拉多加,切断了增援列宁格勒的主要通道,苏54集团军层层包围,并缴获了550吨面粉、还有武器弹药。”

    ……

    这是意志的较量。连日来,在滴水成冰的季节,赫普纳的德军冒着风雪不断前进,官兵们只有一个心愿——向北,向北,由南向北一百公里,与斯维里河畔的芬兰军队会师,从而彻底围困列宁格勒。

    这是钢铁的碰撞。在阴霾的天空,德军飞机与苏军飞机在空中搏斗。几十辆装甲列车沿着拉多加湖东岸的铁路缓缓向北,几百辆坦克在密林、荒原和泥炭地里开路,几千辆装甲车、自行火炮跟随坦克艰难前行,几万辆卡车、马车从冻得硬邦邦的大路、林间小路、冰上道路呜咽着前进,几十万德军士兵分成几百个战斗群挺进——希特勒把所有能用的兵力全部投进这片暗无天日的森林里,像吃比萨一样把麦列茨科夫的十几万苏军分割成几百块。至少有五千人德军和盟军化装成苏军深入敌后,把苏第7集团军后方闹了个天翻地覆、乌烟瘴气。

    对于李德来说,这是一次决定德国命运、乃是树立领袖威望的重要战役。此时的李德虽然从里到外都成了希特勒,但一些残存的意识告诉他,占领列宁格勒必须得占领拉多加湖东岸,而占领拉多加湖东岸必须得集中兵力,全力以赴。他把陆军小打小闹的计划塞进火炉,把他们节约兵力的报告当成手纸,集中重兵向北挺进。哈尔德很快领略到此时的元首早已经不是抠门的奥地利山巴佬,而是变成了大阔佬,在使用兵力装备上毫不心疼。

    元首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很管用,只是很多情况下德军并没有优势兵力让他集中。这次不同,中线转入防御后,也为元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实践证明,通常苏军打不过德军,面对几倍于自己的德军,苏军要么投降,要么战死,没有第三条路可走——逃跑的结果是死于自己的督战队。

    勃劳希契也发现近来元首尽量吸收别人的意见,只是往往把别人的建议当成他的灵机一动。几天后,一个名叫沃尔夫的电话兵发明了在树梢用铁丝实行机动的鬼点子,一个下士提出利用遍地烧尽的泥炭溶洞作为防守要塞,这些建议元首在全军推广,只是在推广时贴上了他的标签。他未雨绸缪修建了纵深阵地,让随后反攻的苏军吃尽了苦头。甚至在新拉多加湖面上修建了最后的一道冰上防线,预防最坏情况的发生。

    希特勒把德军的优良军事素质发挥到了极致。在这次进攻中,他放手让德军以连营为单位在森林中各自作战,因为他知道德军是一支具有高度自觉性的职业化军队,对元首崇拜,对帝国忠诚,政治合格,作风过硬,服从命令到了古板的地步,能够各自为战,完成艰巨的任务。试想,如果把一支军阀部队投放到一望无际的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