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少年春衫正当时 第十四章 世间有为法当作如是观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卷 少年春衫正当时 第十四章 世间有为法当作如是观 (第1/3页)

    第十四章

    沧国礼佛,不外乎三座大庙,金顶寺,焚王寺,烂陀山。

    金顶寺大约与龙虎山差不多,甚至在某些影响沧国国策的建议上,比龙虎山的声音要大的多,龙虎山大约是穿着朝服的客卿,而金顶寺的大和尚,就连当初的大帝耶律保德也是恭恭敬敬,毕竟,说到底耶律保德是金顶寺养大的,文治武功的底子都在这里打下,就连大帝归天的时候,都大喊了一句:佛祖,弟子回来了。

    所以,金顶寺的金顶是十足的赤金,不参杂任何水分。

    焚王寺,是皇家别院,大帝死于此,且焚烧在此,立下规矩,凡沧国皇族,九岁的时候都要在焚王寺出一次家,接受佛祖的保佑,洗礼。三年之后,出寺,带发修行,一生礼佛。

    理论上,最差的就是烂陀山了,烂陀山讲究一个“苦修”,以避世为宗要,几乎从不染指朝堂,但往往一些王宗贵族一生中总要在烂陀山挂一次单,无论是金顶寺或者焚王寺都是鼓励这种行为,而烂陀山出来的弟子,一旦到了金顶寺,焚王寺参加法会,辩难,无论什么辈分,身份,那都是与上师同坐。

    其中的奥妙,有一句话说的明白:“君子不争,故无与之争!”,由于这句话以君子为喻开头,坊间都以为是大智慧的夫子所说,是故传流很广,但事实上,究其所出,妥妥的是道家无为。可见,秀才认字读半边也是确有其事的。

    三十年前,烂陀山来了个道士,入山而止,傍道而坐,以一人而问万佛,若是在金顶寺或焚王寺,肯定是要被打将出去的,而烂陀山却依旧该吃吃,该睡睡,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