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万奴王疑冢 第七章 昭乌达盟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卷 万奴王疑冢 第七章 昭乌达盟 (第1/3页)

墩子的政治成分,比我也好不到哪去。他的祖上,按照倒斗里的行话说,就是“走地仙”的,意思和“土夫子”差不多。

    不过,他祖上手里的那点手艺,与我的先祖相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勉强也就算是个摆地摊的。

    插队这事儿要是说起来,只能怪他丫的倒霉。按理说,他祖上干的那点事,数道他这儿,都不知道隔了多少代了,跟他更是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那为啥大革命的时候,又能给扒了出来了呢?

    嘿嘿!这事要细说的话,只能怪他爷爷!

    老爷子年青的时候,家境还不错。虽说算不上什么地主人家吧,但在村里也算得上是有名的名门望族,家里奉着好几亩的良田。

    原来没事的时候,老爷子好面儿,就爱显摆显摆家里祖传的那尊玲珑翡翠血脂佛,逢人就吹这佛的来历,当时可没少招了人妒忌。

    解放以后,人民翻身当了家,在打土豪分田地的时候,老爷子家里的几亩良田被充了公,唯独这剩下玲珑翡翠血脂佛抱着没撒手。

    后来,大革命爆发以后,村里曾经有嫉富如仇的小人得了势,就把这茬给想了起来,捅到了革委会。并亲自带队三番五次的组织抄家想找这佛。可老爷子多聪明,早就暗地里把这佛给藏了起来。

    没有实证就不能定罪,最后没办法,只能把老爷子暂归到黑五类。不但墩子的爷爷被关到了猪圈,就连墩子他爹也被隔离审查蹲了号子。所以,这孙子就和我一样当了冤大头,一起被流放到了山嘴子七分地去插队。

    刚到昭乌达盟车站那会儿,我记得好像是八月二十几号。负责来接我们的是一老汉,五十多岁,一张国字脸,长得非常正派,身后还跟着两个黑瘦黑瘦的青年。

    这老汉便是山嘴子七分地村的村长,兼村支部书张木生。

    墩子我俩一合计,这初次见面吧,得给现官留个好印象,称呼上绝不能太随意。那叫他啥呢?叫他村长吧显得生分,叫名字吧不礼貌,干脆叫他老支书吧!都是代表人民代表党,支书好听还能套近乎。

    老支书这人儿非常随和,一上来就比划着对墩子我俩说道:“诶呀,主席他老人家派来的这俩儿兵小子真就不错!你们看,长得白白净净的,多喜人!都是大老远的来了,就别杵着了,走,家儿去吧!”

    墩子这人儿自来熟,一点也不认生!大步溜丢儿的上前,一把拽住老支书的手,颇为热情的回道:“老支书同志,夺取全国胜利,我们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老支书一听,嗯!这小子有意思。也同样热情的握了两下墩子的手,转过头对着身后的那俩黑瘦青年夸道:“你们看看!这城里来的小子就是不一样,不但有文化,就连这说话,都很有水平嘛!我说,你们俩儿也别愣着了,赶快帮人家孩子拿行李啊!”

    比起老支书的热情,他身后的那俩儿黝黑青年,则表现的不温不火。杠着头,撇着嘴,一脸的不屑。极不情愿的接过墩子我俩手中的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