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此去山险路途多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三章 此去山险路途多 (第1/3页)

    长于佛门始终无法号的苏寒山已数日不曾修持。

    不诵经,不斋戒,不暮鼓,不晨钟。

    六日前,从太子爷李天下口中听闻苏唐使者已于半月前过浔阳,不日会抵达姑苏面呈陛下关牒,到时苏寒山就会随着帝国使者北上而踏归程。

    桃花遍洒的山寺,他留恋不舍。

    “师父,徒儿已将米缸注满了,刮风下雨时您照看着,潮湿的时候会发霉生虫。煮粥时别兑太多的水,也别兑太少,要根据生米的量适度兑水。煮白米饭时就要少兑些水了……”

    “劈好的木柴堆放在柴房,应该够两月之用。两月后,您可要记得自己劈柴,可不能把后山那些桃树砍做柴用。”

    “徒儿蒸了两笼屉的馒头,还有青白菜都洗摘完放在厨案。有些虫眼的烂叶在竹篮里,可以留给后山野猪吃。”

    “每月月初,国寺会派遣僧众送来油盐酱醋。徒儿已告知他们,寻不到您时就在厨房用木柴堆个十字标记以示他们来过……”

    “……”

    木簪绾青丝的苏寒山捋起袖管,站在那位趴在草丛斗蛐蛐儿的黄衣和尚身后及其不放心地叮咛嘱咐着。

    许久过后,看了看日头,苏寒山擦擦脸颊,沉思好一会儿确定没有遗漏的事情。望着那道背影,清澈的眼眸不知不觉泛起些许涟漪。

    苏寒山双膝跪地,重重的叩了三首,算作辞别!

    与师父辞别,与满山桃花辞别,与一十五年过往记忆辞别!

    苏寒山简单收拾包袱。

    山寺生活衣食无忧,除几件干净换洗的衣物便只有一部自幼伴读的《佛珠解语》。眉心孕养元神的十七颗佛骨念珠铭刻着佛门历代贤者坐化所留的毕生佛法修为,晦涩高深。而这部《佛珠解语》便是十七颗佛骨之上铭纹的解说。苏寒山日夜习读,十数年来也不过看了小半,还是将懂未懂的样子。

    清扫完房间,整叠好被褥,苏寒山最后瞧了眼熟悉的地方,便背上包袱,轻轻掩上房门。

    ……

    唐景佑皇帝派往南朝护送九皇子归途的使者顾长亭出身天策府,久经沙场战阵的他擅使秋塘刀,是用鲜血尸骨堆叠出的武道三重大师境界的修为。

    这位甲胄不离身二十出头英姿不凡的年轻将军腰按秋塘刀,牵着良驹,率精挑细选而出的亲信部下三十二骑,桃花山寺下整装待发。

    一身青衫,苏寒山迎着漫天桃花下山而来。

    顾长亭按着腰间刀望去。

    虽为苏唐朝中大将军顾惜刀亲侄儿,顾长亭却极少对朝中诸事产生兴趣,一门心思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