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未雨绸缪

    第3章 未雨绸缪 (第2/3页)

走,那就是——搞钱!

    不管在哪个时代,也不管是男是女,只有真正做到经济独立了,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既然不知为何来到了这个时代,那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甚至实现他那已经渐渐不敢奢望的理想,这个世界的人民,或许需要他的文字去指明道路,这大概才是文学的终极目标。

    等到他出现在类似“百度百科”的词条上时,会用“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等等名词来形容他,这样的未来,让他想想都觉得心潮澎湃。

    伟大的人活一辈子,追求的不就是青史留名吗?

    能够让王德孚有这样底气的,当然是他那事无巨细的两段记忆,前世身为历史老师的记忆中,拥有无数经典,这一世身为东吴大学哲学系的高材生,他同样算得上学富五车,当这二者相结合,他感觉自己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王德孚首先根据自己的记忆,找出了自己现在所有的财产,一共二十多银元,帝国银元上雕刻的是太祖赵光耀的头像,所以它也俗称“赵大头”,普通的四五口之家,一个月也只用花十一银元,所以这些钱还足够王德孚花三到四个月,而现在看家中的架势,只要他不回去结婚,就再也不会给他生活费,他必须要在这三到四个月内,找到一条赚钱的门路。

    打工当然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这帝国主义国家的劳动人民,绝对是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不管是当农民还是当工人,他们永远都是被地主、资本家剥削的对象。

    王德孚自己家里就是地主,还掌握着镇上的粮行、米行,不管是丰收还是歉收,农民永远赚不到什么钱,叶圣陶那篇《多收了三五斗》亦是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国家强大,可不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普通人民就有多幸福,他们或许根本就享受不到国家强大所带来的红利,甚至还因为至少能混口饭吃,而让他们生不出反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