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雨巷

    第19章 雨巷 (第2/3页)

,让撑着油纸伞的凌静苏先走进了雨巷,他只觉得这个容貌极好的女子,气质同样完美,只是太过清冷孤傲,就好像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相见之前的偶遇,令相见之后的彼此,都很快熟悉了起来,那彼此心间的小雀跃,即使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但那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契合,亦让彼此愉悦不已。

    合约签的十分顺利,《红蔷薇》杂志只需要《情与性》这部作品的连载版权,之后要出单行本的话,王德孚可以自己联系出版社,当然也可以继续和凌静苏合作,由她代理出版。

    凌静苏这位官家大小姐,可不仅仅是一名编辑,她很有背景、人脉。

    王德孚当场就拿到了下一期《红蔷薇》的样刊,便发现自己的作品,竟然成了《红蔷薇》的主打之作,占了整分杂志最好的版面,可见凌静苏确实对这部作品给予了厚望。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可以知道《红蔷薇》杂志旗下的作者,实在没什么牌面,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太少,这才让王德孚这样一个纯新人作家上位。

    凌静苏也没有掩饰自己杂志旗下的作者资源短缺,落落大方地对王德孚说道:“王先生既然在东吴大学这样的名校就读,校内肯定也有文章写得好的人才,如果可以的话,让他们都试着向《红蔷薇》投稿,不管是小说、散文、诗歌,只要质量出众,我这边来者不拒。”

    王德孚对这样的举手之劳当然也愿意帮,他其实很希望《红蔷薇》的销量越来越高,这样他作为在《红蔷薇》没火时,就与其签约的作者,肯定地位也越来越高。

    当然了,表面上和《红蔷薇》签约的“伊人女士”,可是王沫儿,这大概就好比后世网络写手和网站签约时,拿了自己妹妹的的身份证,和网站签约了,实际上真正写文的是哥哥。

    凌静苏和杜书桓一样,几乎一眼就看出《情与性》真正的作者是谁,只是她很愿意配合王德孚。

    凌静苏并不谈这部作品中那些让人有些尴尬的H内容,只是大谈《再别康桥》这样一首现代诗写得有多好,作为一个女文青,她很迷当下越来越流行的现代诗体裁,这不是说古诗词已经落伍,只是在这个时代,也很难有诗人能写出多么经典古诗词来。

    这并不是诗人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每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