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蜀中唐门无影灯

    正文 第九章 蜀中唐门无影灯 (第3/3页)

时常陷入刀兵攻伐之中,生民流离,十不存一。

    那时候,巴国的王朝一脉正是唐姓。

    大唐建国,兵分两路,一路东进,大军在后来的太宗率领下出潼关,取雒阳,扫荡河北群雄;另一路则是南进,沿着雍州向南,攻占了汉中,摧毁了剑阁天险,进抵成都。

    巴国太平太久,将士战心不足,战力不强,基本上没有什么还手之力,哪怕有着天险,却不足为依靠。

    一年不到,唐兵也就席卷蜀中,巴国灭亡。

    之后,唐军盘踞江州,利用蜀地资源,建了舟船,沿江而下,短短的两三年,也就攻占了荆襄,占据了江南。

    如此,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大唐帝国也就建立。

    巴国灭亡,身为王族的唐家却不曾被杀个干净,除了当时的国王在高台上自焚与国同休之外,王族子弟大多离开了王宫,隐匿在市井之间。

    唐家执掌巴国多年,甚得民心,不管是高门大阀,还是寒门百姓皆对唐家感恩戴德,故而,唐军占据蜀地,也多次搜寻这群亡国贵族,却很少有着斩获。除了民心不在大唐这边之外,还因为唐家本就是武道世家,擅长毒药暗器。

    两国对垒,巴国完全不是大唐对手,然而,换成江湖厮杀,杜氏却也不能将唐家一举扫平。

    蜀中唐门,在江湖上的名头甚是响亮。

    可以这样说,大唐在蜀地的统治虽然稳定,却只是明面上的,唐门在蜀地的潜势力却极其深厚,大半个江湖,都是唐门的地盘。

    让朝廷心烦的是,唐门一直没有放弃复国的梦想。

    太宗时期,天后时代,以及神宗皇帝中前期,唐门一直蛰伏着,默默经营着自己的势力,积攒着力量,不曾掀起波澜。

    神宗末期,藩镇叛乱,朝廷原想退向剑南道。

    蜀中各地却也掀起了不大不小的叛乱,声势又大有小,表面上,没有河北藩镇叛乱的声势大,朝廷却也不敢再退往蜀地。若非郭令公率领西凉军在长安城下一战击溃了关东叛军,大唐帝国多半已经灭国了。

    那些叛乱的幕后黑手正是蜀中唐门。

    河北藩镇叛乱平息之后,神策军入蜀,将蜀地杀了一个天翻地覆,将叛乱镇压了下去,蜀中唐门又再蛰伏起来,只不过,不再像以往那般无声无息,而是时不时就窜出来,闹点事情,让当地官府焦头烂额。

    这个魏岳认得的红袍老人名叫薛卓,乃是宫中的首领宦官。

    当初,他也参加了蜀中平乱的行动,那时候,还只是一个中级宦官,正是在蜀地杀了个血流成河,功劳累积之下这才成为了宫中的首领宦官。

    因为对蜀地比较熟悉,他担任了十年之久的剑南道按察使。

    按道理,这样的正二品官职须得朝堂大员担任,然而,在这个礼乐崩坏的时代,在这个强权就是真理的世界,以宦官的身份出任一方大员,并非什么出格的事情。

    在蜀中,薛卓有血魔王的称号。

    因他喜着红袍,喜杀人而得名。

    这十年来,唐门不少英杰都死在了他手里,几乎每一年,唐门都会组织人手刺杀他,这一次,在长安城外的刺杀虽然让薛卓有点意外,却也不惊讶。

    那群只想复国的疯子,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他眯着眼睛盯着空中持剑飞来的白衣人,右手轻轻摩挲着遗传小叶檀的佛珠,心里想着的事情却和佛门之道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