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国企

    第四百六十八章 国企 (第3/3页)

,确实是一比不菲的收入,而且也可以趁机压低盐价,让百姓买盐的费用降低。

    万历时期,袁世振曾讨论过水商的盐价,即食盐运输商购买食盐的价格。据称万历纲法以前,“每盐五百七十斤,卖与水商,取直三两二钱,此定价也”。

    但这只是盐商的购买价,如果算上运输的成本、风险,以及中间转售的成本、商人的利润等等,各地食盐的零售价格,即盐店、铺户的盐价,会有所不同。

    嘉靖时期,朱廷立在《盐政志》中记载了嘉靖初湖广、江西和南京一带的盐价在每斤银三到四分,至嘉靖八年,“湖广、江西诸处,每盐一斤卖银一分五厘,南京一带卖银一分二厘。”价格波动也很大。

    扬州百姓富庶,吃不起盐是不可能的,但是买盐也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支出。至于偏远百姓,几乎就是不买私盐就吃不起了,那才真是吃不起盐。

    侯玄演凝视着廖景卿,吓得他冷汗直冒,自己虽然是一心为国为民,但却是欺瞒了王爷。

    感觉到侯玄演眼神中的不善,廖景卿一时有些后悔,早知道就不自作聪明,直接摆明了进谏了。

    “治国是一件大事,着眼全局来看,最忌讳用小心机耍小聪明,不然就会落了下乘。以此来看,你虽是个好官,但是眼界和胸怀,还不足以在庙堂之中挥斥方遒。”侯玄演说着说着,廖景卿反而不再害怕,只是低着头挨训。

    “这个人五年之内,不许升迁,多磨砺下自己的性子。做事可以锱铢必较,但是做人、做官要大气,扬州地杰人灵,你在此修炼五年,五年之后到金陵找我,我看看有没有进步,再决定要不要用你。”

    房内的廖夫人抚着胸口,一颗大石终于落地,自家老爷吩咐下厨的下人不要放盐,自己还以为是宴请什么同僚,结果来的是皇父摄政王。廖夫人差点吓个半死,如今听到外面没有处置自家老爷,这才放下心来。

    她的心放下了,廖景卿的心中别提多苦了,自以为摸透了摄政王的脾气,来个忠心直言,谁知道被揭穿了。

    侯玄演实在太了解盐引了,在当初海运被郑芝龙封锁的时候,他手头的钱财大部分来自盐商。杀了淮安是几个盐商,北伐军用了整整一年还有富余,这种财政支柱侯玄演岂能不用心研究。

    说实话,他并不讨厌廖景卿,这个官儿或许有些小心思,但是沿途所见配合着他的动机,侯玄演相信这是个有些小心思的能吏。

    侯玄演给了他五年的时间,希望他能有所进步,而且他所提出的盐引问题,也是时候处理一下了。

    当初一穷二白,侯玄演只能是默认盐商的世袭垄断,靠他们非凡的敛财能力为自己蓄养军队。

    如今朝廷财政充裕,正在努力的还利于民,盐商就成了一个极不和谐的存在。

    有些产业确实不适合私营,侯玄演觉得这种关乎民生的问题,还是握在朝廷手里比较好。

    “盐商嘛,也许更适合朝廷来做。”

    “朝廷怎么经商?”堵胤锡皱眉问道,身为一个传统的官员,他的观念里依然是士农工商的排名。

    “现在举国各地的工厂如同雨后春笋,我们朝廷也可以办厂,就像是兵工厂、船坞一般。招募百姓晒盐、组织运输贩卖,压低盐巴的价格,让百姓都可以吃上盐。像西南偏远地区,我们可以由朝廷负责运送,这其中的差价就可以抹平。让西南的百姓,也可以用同等的价格购买盐巴。”侯玄演侃侃而谈,廖景卿才羞惭地发现,原来王爷早有打算。若是临时起意,肯定不会说的这么详尽。

    李好贤虽然听不懂,但是也知道王爷想要撤掉盐商的世袭垄断,插话道:“北伐那些盐商可是出了力的,若是撤掉他们的铁饭碗,是不是有些不厚道。”

    “他们可以凭借盐引,入股分红!”

    佰度搜索 噺八壹中文網 м. 无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