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一章 寻找遗失的灵魂

    第叁一章 寻找遗失的灵魂 (第2/3页)

在少数。

    越是看似洁净的环境下,越容易埋藏不洁。就像这片大雪一样。

    雪是最干净的美丽,他的美在于它用它那独有的胸怀,那一片白的干净,去掩盖尘世间所有的丑恶和媚俗,让一切丑恶都伏在他的身下。

    可是,雪又是最不干净的,他只能压住一时,等他无力在这世间滞留的时候,又会和身下的一切,混为一体,路会更加泥泞,污秽变得更加不洁。

    雪花是最冰冷的眼泪,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所以,我今天不为看雪而来。

    我急匆匆的要跨过这一片绝美的雪景,来到已经破的不能再破的古道观,终于如愿的看到了那位久等的老人,我今天踏雪,是为了寻她,那盛开在大学里的寒梅。

    梅应该是个慈祥而不轻易低头的老奶奶吧,性格里充斥着华夏儿女们骨子里就有的那种倔强,越是寒冷的天气,她越要站出自己的姿态。

    传说,燕王扫北的时候,人们种下了这颗梅,后来道观都倒掉了,可梅花树还站在那里。再后来,她又经历了很多浩劫,道观都被象征性的推平了好几次,她却依然坚持着不肯倒去,我喜欢她的坚持,佩服她坚韧,从不逆来顺受的傲骨。

    崖山之后无华夏其实是不对的,自从那一场战役之后,很多精神都丢了,华夏这条巨龙任凭鞑虏鞭策多年,一动不动逆来顺受,直到近代以后,才重新抖擞了傲骨,振动雄姿。这和近代人没有丢掉梅花的气节是有关系的。

    侍到山花烂熳时,谁在丛中乐,那当时是多么伟大又潇洒的一笑。(为了防止被查水表,我多写几个错别字,我想大家肯定能谅解,因为本事错别字也挺多的)

    可惜,伟大的思想容易被利用,潇洒亦没有长久。

    梅的气节,宋朝以后中国唯一还留在骨子里的一种精神。

    崖山的那场劫难过后,本来已覆灭了太多的值得传承的东西,风云变幻,留下的经典更是少之又少,可即使这样,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太多不休传奇,任那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也记不完。

    人,不可以没有信仰。这一点,不管是龙应台先生,还是鲁迅先生,都强调过不只一次的话题,文化可以救国。只有真正保有良心的人,才会正视这个问题。

    记得一个老师曾告诉我们,做人要谦逊,坏的东西我们应该摒弃,好的东西还要批判的有选择性的继承,可是那些年我们不分好坏的全盘否定了过去之后,却发现已经没有东西可以让我们继承了。

    人们总是容易遗忘善言,又对恶语不肯释怀。

    今天踏雪寻梅,我故意走一条特别不起眼的小路。这可能跟我小家子气的性格有关,毕竟我身单力薄。

    我不敢走最近的路,怕被熟人看见,被嘲笑这是谁家的傻孩子,这么冷的时候,这么大的雪要干嘛去。

    更不敢走大路,怕被别人看见我踩出的那一串串小脚印,被坏人跟过来打扰了我的行程,所以连踩下每一脚,都特别小心。

    偶尔有像我这样的傻蛋顶着雪却访梅,却也不知道梅花这一天开不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